热点点评国庆有假不走,你有别的选择?

核心提示: 国庆黄金周已结束,人们在享受长假的同时,也体味着“在路上”的酸甜苦辣。根据交通、铁路等部门的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超过7.5亿人次出行,相当于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出门逛了一圈。

 

国庆黄金周已结束,人们在享受长假的同时,也体味着“在路上”的酸甜苦辣。根据交通、铁路等部门的预测,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超过7.5亿人次出行,相当于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出门逛了一圈。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路上这么堵,想想都痛苦”。年年岁岁,风景如昨:类似“排队六小时登鼓浪屿未果,七旬老人急哭”的旅途故事,“3人被困北京野长城、四川7名大学生被困河道”的野游惊险……隔三差五就会随新闻客户端推送到身边。白天堵成停车场,晚上堵成银河湾。今年,尽管多个5A旅游景区及时公布“限客令”,也尽管央视在长假首日就发布了全国十大拥堵景点排行榜——但,国庆有假不走,你有别的选择?尽管今年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实施以来的第四个国庆长假,但1日一早,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城市主要高速公路出城方向就开始拥堵,一些路段直到当日下午才有所缓解,高速公路上散步、遛狗、打羽毛球的堵车即景,又“如约出现”。

路就那么长——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又是“超春运”,又是“破纪录”。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近十年持续保持高位增长。

出行的车越来越密,销售量、保有量,数字看着就吓人。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水平,2020年将超过2亿辆。私家车占比在这些数字中并不少,买车不是停着玩的,一旦有钱有闲,这些汽车都将化为壮观的车水马龙。

于是,我们唯有反思黄金周制度问题。客观地说,黄金周亦非原罪。1999年的黄金周,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撬动起了中国旅游消费市场,令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有了立竿见影的提振之力。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中国经济从“积累型”,缓步向“消费型”转身。投资偏好的后遗症,在内需消费的纠偏下,有了和谐与平衡的起色。此外,因为黄金周激活了第三产业的兴奋点,休闲休假理念与文化,在这十数年亦得到了最好的濡染与普及。

出门,则添堵;宅着,不甘心。

究竟是因噎废食,还是博个运气?这成了黄金周最纠结的事。扎堆旅游带来的成本,早是心照不宣:交通严重拥堵、安全压力大、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消费体验质量下降……奈何黄金周之所以是“黄金”,恰恰在于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指望分流黄金周,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公众应该还记得:2014年节假日安排所引发的热议尚未平息,随后一条《中国节假日总量超英美》的消息又引发网民的疯狂吐槽。好事者调查发现:我国的公共节假日天数确实多于美国和英国。不过,法定最低带薪年假天数却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法定节假日估计是个定量,突破起来难度很大。最有潜力的,就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带薪假。有关带薪假的要求很多,比如今年8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正式提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等三项举措。其实,只要带薪假落实到位,劳动者手里休假牌多几张,又何苦都要决战国庆节?真正的问题是,企业不落实怎么办、工会不撑腰怎么办、劳动监察部门睁眼闭眼怎么办?这些年,我们可能搞混了一点:休假先是实体权益,然后才是经济手段。落实带薪假制度,说到底,是对宪法权利的尊重与敬畏。

只有从这个角度,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周”,国庆七天乐,才不至于因为每年的疯堵而束手无策。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