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台维修陷“罗生门”

核心提示: 日前,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位于西二环路华东建材城大门前的一座公交站台出现损坏,原本两张为等待公交的市民提供休息的长条凳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张已经消失。

IMG_0057

本报讯 日前,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位于西二环路华东建材城大门前的一座公交站台出现损坏,原本两张为等待公交的市民提供休息的长条凳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张已经消失,另一张条凳中间的一根横木也不见了踪影,这给候车的市民带来了不便。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维修。然而,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寻找责任单位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

公交公司:不负责维修站台

记者首先与公交公司取得了联系。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维修公交站台一向都不在公交公司的管理范畴内。“我们公交公司有站台的使用权,但维修应当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道理,公交站台的管理权归市交运局所有,因而维修工作也应该由其负责。不过,这位工作人员坦言,如今我市不少公交站台都被外包给广告公司了,因此,从修建站台到利用站台进行广告活动都是广告公司在做,那么维修工作自然也该由广告公司承担。

交通运输局:只负责“外线”站台维修

随后,记者与市交通运输局宣传科邹科长取得了联系。“公交站台的管理权的确属于交运局。不过,眼下交运局主要负责的是我市各乡镇公路上的公交站台以及经过我市的省道、国道上的公交站台。”邹科长表示,城市内的公交站台归交通运输管理处负责,一旦出现公交站台损坏,交通运输管理处会派遣施工人员前往进行维修工作。

交通运输管理处:少数站台不属其维修范畴

记者随后拨通了交通运输管理处一位负责人的电话。一开始,对方得知受损站点后,表示将尽快派遣施工队伍前往那里进行维修工作。但仅仅过了几分钟,对方致电记者,并表示,位于华东建材城门前的这座站台并非政府出资修建,而是由华东建材城自己修建的。因此,其维修工作应当属于华东建材城。

“在我市,绝大多数公交站台都是政府出资修建的。不过,也有少数公交站台并非出自政府之手,而是商家或企业单位自掏腰包修建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华东建材城门前的这座站台就属于商家出资修建的。“商家这么做,一方面是使其交通更为便捷。目前,7路车和8路车都经过华东建材城。另一方面,站台建好之后,其内部广告均可由商家自行设计利用。这既可以给自己一个做广告和宣传的地方,也可以租借给其他商铺。”他说。

华东建材城:没有使用何谈维修

那么,真是由华东建材城负责该站台的维修工作吗?对此,华东建材城一位罗姓负责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当年,这座公交站台并不是在现在这个位置,而是在北边一些,也就是现在华东建材城北大门的位置。”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该站台的位置挡住了建材城的大门,因此,在政府部门批准后,华东建材城出钱,将这座站台向南移了一段距离,成为了眼下的模样。

“我们对这座站台并没有使用权,站台中的广告也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出了钱做了迁移工作而已。”他说。记者注意到,在这座站台中央,有两个大幅广告,一个来自西环路某门锁公司,另一个属于凯利电器。记者根据广告上的联系方式与凯利电器取得了联系,一位王姓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租用这块广告位的广告费的确不是交给华东建材城的,而是交给了公交广告公司。

随后,记者与公交广告公司一位王姓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对方称,公交广告公司已经脱离公交公司。“我们的确负责华东建材城站台的维护工作。”这位负责人表示,该站台近年来多次遭到人为破坏,而广告公司也曾多次对其进行维修。该负责人称,对于目前出现的损坏,他们将尽快进行维修。(马骏文/摄)

“虚设”站台将拆除

本报讯9月11日,本报民生版面刊登《公交站台为何“虚设”》一文,对开发区玉泉路皇庭国际门前被长期弃用的公交站台作了报道。

记者与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取得了联系,并从那里得知,这座站台应该是开发区城管或者开发区建设局当年所建。记者一番联系后,来自开发区建设局的负责人表示,该站台的确是开发区建设局建的,这座站台已经建了有些年头了。”这位负责人说道。然而,当记者告知其该公交站台已经“废弃”,没有公交车在此停靠时,该负责人表示自己并不知情。“关于此事,我们将尽快与市公交公司取得联系。如果该站台的确已经失去作用,那开发区建设局将尽快对其进行拆除。”负责人说道。(马骏)

记者感言

莫让行政监管缺位

从公交站台维修调查一波三折,再到站台“虚设”无人问津……一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却让记者的调查颇费周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少数站台建设主体分散,责任单位不明,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对于我市大部分公交站台的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可谓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然而,在日常维护和管理上,显然不能让社会化的企业担任主角。他们建设公交站台的初衷,无非是出于盈利为主要目的。

但公交站台对于社会来说,除了可以作为广告媒介,还是百姓重要的出行保障。因此,笔者呼吁,我市公交站台还需由具体的政府部门牵头,进一步加强规划和日常监督管理,这样才不至于投诉无门,也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放心。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