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他们习惯了守在这里!

核心提示: 昨天凌晨3点,刚刚给眼盲弃婴福家鹏喂过奶粉躺下不一会的社会福利院儿童护理员陈显会又被脑瘫患儿福方僖的叫喊声惊醒了,她又得下床给他倒水喝,又掰了一块爱心人士送来的月饼放到他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陈显会都是这样度过的。

6

 

昨天凌晨3点,刚刚给眼盲弃婴福家鹏喂过奶粉躺下不一会的社会福利院儿童护理员陈显会又被脑瘫患儿福方僖的叫喊声惊醒了,她又得下床给他倒水喝,又掰了一块爱心人士送来的月饼放到他嘴里……多少个日日夜夜,陈显会都是这样度过的。

福利院里孤残幼童的妈妈

今年40多岁的陈显会是云南人,嫁到丹阳后起先做服装工人,后来经人介绍到市社会福利院当上了儿童护理员,专门护理弃婴和孤残儿童。

刚到福利院,看到一个个病病歪歪、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的幼儿,陈显会并不很想接受这份工作,但看着福利院干部期待的目光,她又觉得难以拒绝。

正在她进退两难的时候,床上几个孩子的哭声深深唤起了她的怜悯之心。荆副院长一边给孩子们冲奶粉一边对她说,这些孩子没有一个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做这份工作靠的也就是这份同情心,大家也想用自己的行动说明,这个社会,还是有爱心和希望的,并不人人都像这些孩子的父母那样心狠。

福利院领导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陈显会内心,她拿定主意:至少做满这一个月再走。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既像一个月嫂又像一个保姆一样护理着这五六个孩子,每天给他们喂奶粉、喂粥、喂饭,给他们把屎把尿,还要洗衣服。她护理的这些病残儿最小的是生下来才一两天的婴儿,最大的都有七八岁了,但共同的特点是都不会讲话、不知饱饿,也不会自己上厕所,所有这些正常人的举手之劳都要由陈显会帮助和伺候。

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陈显会在这里已干了十个年头……记者昨在采访陈显会时问她,是什么原因让她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她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坚持”,而是一开始的时候,福利院一时半会找不到接替她的人,后来时间长了,慢慢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我走了,他们怎么办”的想法。

她说,有一年,派出所送来一个生下不久但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女婴,陈显会一边像做母亲那样给她喂奶粉,一边看着这个长得十分可爱的女婴念叨着,这些父母真是下得了狠心。

福利院也积极向上级专治弃婴心脏病的医院联系,争取为这个孩子早日进行手术。几天过去了,这个女婴圆圆的脸变得红润了,陈显会觉得这个女婴越发可爱了。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回心转意,十多天后,这个女婴的父母通过派出所找到了福利院,要求抱回自己的孩子,这当然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喜出望外。但女婴被父母抱走的一瞬间陈显会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还说了一句似乎不妥但却是发自内心的话:孩子可以治好的,这次带回去一定要好好养着,实在不行就还送过来。”福利院里的这些孩子有的是癫痫,有的是脑瘫,有的是唐氏综合症。他们除了吃喝拉撒,与陈显会不会再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但越是这样,陈显会越是同情、可怜他们。

福家鹏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但他似乎很爱干净,衣服穿得稍有不适就会哭闹,陈显会总是每天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个男婴快一岁了,听到陈显会的一点脚步声都会有反应,陈显会说,他的耳朵特别灵。

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男童福家森对吃喝没有感觉,但只要一听到音乐或歌声就会特别激动,陈显会就用社会爱心人士送给他们的一只放音机经常放音乐给他听,一听到音乐,他就会手舞足蹈,脸上也有了神采。

陈显会平时也会教他们一两个简单的发音,但他们很快就忘了,但他们似乎记得的就只有“妈妈”和“姆妈”两个词,这也许是孩子们在对自己的母亲本能的呼唤,也许是对陈显会的一份回报。陈显会说,人们常说,生的不如养的,对这几个孩子她除了没有生他们外,从喂奶开始都是她把他们带大的。

中秋节快到了,这几天常有许多爱心人士送来孩子们吃的奶粉或月饼等礼物,陈显会很希望这里面有这些孩子的亲生父母或家人,但陈显会明白,她的这个愿望也许永远是个梦……这个中秋,还是她和孩子们一起过。她已深深地把自己与这些孩子们融为一体了。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