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了,只盼一次中秋团圆!

核心提示: 15年了,冯锡丹和王琪芬夫妇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与儿子错过了这么多年的中秋团圆,因为儿子在外打拼不易,所以每年这时代替儿子到来的总是儿子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片心意,今年亦是如此。

2

 

“马上又是一年中秋节了,相信我儿子的快递应该也快到了!”15年了,冯锡丹和王琪芬夫妇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与儿子错过了这么多年的中秋团圆,因为儿子在外打拼不易,所以每年这时代替儿子到来的总是儿子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片心意,今年亦是如此。不过,今年仍未能团圆虽然遗憾,却有惊喜,原来儿子刚传来好消息,明年会迁居苏州,届时全家中秋团圆自然便利,这可让他们二人有了盼头。

厦门求学7年,相隔千里难团圆

说起和儿子冯帆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冯锡丹和王琪芬的心里尽是感叹,尤其是冯锡丹。

“冯帆出生那会,我还在外当兵,所以长年跟他们母子二人分隔两地,直到我退役转业后,一家三口才算安定下来。”然而,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时光稍纵即逝,眨眼间冯帆就到了高考的年龄,而这一考就将冯帆给送到千里之外的厦门。王琪芬告诉记者,收到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会,他们二人心中确有不舍,但因为冯帆坚持,他们自然无条件地支持孩子,最后忍痛将冯帆送上了火车。

由于中秋节假期短,从丹阳乘火车到厦门却需要20多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根本无法回家团聚。冯锡丹说,刚上大学的前两年,每逢寒假和暑假,冯帆都会回家住上一段时间。后两年则因为他们夫妻俩相继患上重病,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为了减轻二人的负担,冯帆开始利用假期做勤工俭学,所以每年只有过年时才会回家一次。再然后,就是冯帆3年的读研生涯,此时他又该为将来毕业做准备,所以在研究课题的同时,不断求职应聘,因此每年回家跟父母团聚的日子更加屈指可数。

北漂打拼8年,全力奋斗弃团圆

2007年时,冯帆终于结束了他全部的学习生涯,开始踏入社会。这本可以是一个回丹阳就职并且自此与父母团聚的好机会,然而他却早有打算,决定去北京闯一番天地。“冯帆他是个很有主意的孩子,做事非常果断,当时他说出发就出发,身上就只背了个行李包,那会家里也没有能力支持他,完全是靠他自己。”幸运的是,因为冯帆在读研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到了北京没多久就找着了一份工作。

北漂之路着实艰辛,冯帆丝毫不敢懈怠,故而有好几年连过年也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更别提中秋节了。期间,因为实在想念,冯锡丹和王琪芬夫妇也曾忍不住到北京看望过儿子,当来到儿子的居住地时,二人不禁咋舌,这才深刻体会到儿子一个人在外打拼有多不容易。“虽然自己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居住环境还算可以,起码有一张舒适的大床,然而北京的条件却非常简陋,他们有好几十个人挤住在一起,几乎没有闲余的空间可供外人站着,所以我们当天晚上是在宾馆中过夜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琪芬至今仍感触良多。不过,付出终有回报,她告诉记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冯帆就自己创了业,买了房和车,2012年时更是与意中人结了婚。

如今3代同堂,只盼明年能团圆

这么多年,虽然冯帆孝心可嘉,但中秋团圆梦始终未实现,这在冯锡丹和王琪芬的心里始终是遗憾。“即使再累再忙,儿子都会时常打电话叮嘱我们按时吃药注意身体,每年寄回家的保健品也是多不胜数,还会时不时地安排我们出去旅游。”冯锡丹告诉记者道。不过,随着去年孙子冯一丞的出生,二人时不时地就需要到北京去照顾孩子,倒是将一家人聚少离多的现状改变了不少。

说到孙子,王琪芬就满脸止不住的笑意,她说,自从孙子出生后,她和老伴前后在北京待了差不多有十个多月的时间,这要算起来,比之前儿子在外13年时间里团聚的时间都要长。原本二人今年是可以留在北京与儿子他们共度中秋,然而王琪芬因为还有一位88岁的老母亲,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需要众兄弟姐妹轮番照顾,而今年这段时间恰好是轮到她。因此,他们夫妻俩不得不从北京赶了回来。不过,他们已经和儿子儿媳约好了,中秋节当天双方会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来过节。而最让二人惊喜的是,儿子前不久竟突然传来好消息,因为孙子上学需要,儿子和儿媳已经决定从北京搬到苏州,准备今年装修明年就入住,所以指不定从明年起的中秋节,他们次次都能一家团聚。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