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费落地很难?

核心提示: 国家旅游局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中一大亮点是,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

1 (1)

开发区退休教师王老师最近加了工资,他准备利用中秋国庆期间家人放假请全家一起出去短途游。他昨到城区一家旅行社确定行程,还特地问了是否要付小费,大致标准是多少等问题。据了解,国家旅游局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中一大亮点是,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这意味着,一直属于灰色收入的导游小费不仅已合法化,更被赋予了很大的期待。记者就此采访我市一些市民和相关人士。

导游:听起来好,做起来难

小孙在我市一旅行社当导游五六年了,带团跑过几十个地方,他说,拿到小费的事并不多。另一位旅游顾问说,小费有望合法化,丹阳导游也能拿小费了,从情感上来说,导游都是欢迎的。可现在并没有明确支付小费的标准。没标准,搞不好就引来投诉。在国外,游客给导游小费已成为一种习惯,出国游过的丹阳人也都知道。而在国内,服务得再好,游客几乎不会给导游任何小费。这位导游表示,国内很多导游大多都面临着待遇不稳定、保障差等诸多问题,其收入基本由每天带团的劳务费和部分按照合同带领游客去购物店取得的低额度佣金组成。真有小费制度当然是好事,但要真正施行形成习惯恐怕还有一个很长的“旅程”。

游客:给不给,怎么给,都难

在开发区一家旅行社,记者见到一对准备利用旅游淡季外出旅行的情侣。记者问他们跟旅行团出去有没有涉及到小费的问题,他们回答说,旅行社讲了,丹阳导游肯定不要小费,地导那边现在的情况还不清楚。他们表示,这么多人,摊到每个人头上就算要给也不会多。

曾到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地旅游的颜先生告诉记者,在国外旅游,事先都会被告知,每天需要给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多少小费,付给司机、导游多少小费。团队游客们多会“入乡随俗”支付一定的小费,数字都很小,表示个意思。他认为,国内认可小费制度并不是坏事,有利于导游搞好服务。但他很担心国内导游一旦开了这个头,胃口就会越来越大,弄不好一路旅行一路烦恼。他认为,支付小费应该是奖励性质的,该付多少,应该有个明确细化的标准。而我市某机关公务员小杨昨在接受采访时对此颇有微词:导游拿小费合法化了,其它行业怎么办?在国外,上饭店吃饭、住宾馆听说都要付小费的,总不能也跟着学吧。他觉得明文规定导游可以拿小费有点欠考虑。

旅行社:还得规范了才好办

通过尝试导游小费制度激励导游提高服务水平,想法也许好,可真的适合丹阳游客的消费习惯吗?我市某旅行社负责人顾先生坦言,给导游小费,人人听说过,自己给过的真不多。要试行小费制度他认为至少在丹阳这种非旅游热点城市应有严格的规章和配套手段,比如小费标准等,不然会给游客、旅行社添麻烦。

我市另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老铁则认为,丹阳不是旅游目的地,一般稍正规一点的旅行社导游都有基本工资和两金一险,所以丹阳的旅行社和导游一般也不会要求游客付小费。如能正确发挥小费作用也许能有效促进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但如何避免直接或变相强制收取小费是关键。

老铁认为,解决小费问题,并不是关键所在,最主要的是要规范旅游市场,尤其是云南、海南、四川等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亟待规范,严防因相互压价而造成旅游“填坑团”现象的发生。据他了解,有的地方因为相互压价就把中间的差价转嫁给导游,甚至出现有的“填坑团”每位游客会形成七八十元的亏损,导游为了拉平这个差价、不至于要自己贴钱,就拼命地拉游客进行加点购物、索要小费,所以说低价团、购物游等乱象既坑了导游又坑了游客,也坑了旅游环境。有的地方出现一个导游带团好几天,算算账,自己还要贴钱而想不开就可以理解了,这也是在目的地旅行社恶性降价情况下产生的后果。导游小费虽已合法化,但“给不给”的纠结不解决、“怎么给”的行规不确定,导游小费也只是看起来美。

(国武 溢真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