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毛毛和杭和梅在一起
当下,闪婚闪离的年轻人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他们结合、分开的理由,在老一辈看来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经历捉襟见肘的日子、分居的相思或疾病的考验。司徒镇阮甲驸马村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经历过贫穷、分居、疾病的风雨,如今仍相亲相爱过完“金婚”,着实羡煞旁人。这对老夫妇中,丈夫叫李毛毛,今年73岁,妻子杭和梅比他小两岁,两人住着家里的两层小楼,相互照顾着,过得悠闲自得的同时常常牵着手回忆过去的时光,如数家珍一般。看着他们的“爱情”,或许能给现代年轻夫妻一些启示。
一件新衣促成一桩喜事
杭和梅常常这样描述自己和丈夫的结合——一条藤上的两只苦瓜。“50年前,我们两家都苦,在一起过日子更苦。”杭和梅不好意思地回忆称,当时通过介绍人牵线,她和李毛毛相识,由于李毛毛为人忠厚老实,经常帮自己干一些粗重的农活,作为家中长女的杭和梅感觉找到了依靠,就认下了这门亲事。
为了“考验”一下对方,杭和梅还道出了当年结婚要“彩礼”的一段往事。“那时候苦归苦,结婚前女方家还是要提条件的,我当时就要求做一件新衣服,没想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杭和梅笑着说道。不善言辞的李毛毛如今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他表示,当时为老婆做件新衣几乎是砸锅卖铁的节奏,最后婚房都只能安排在破庙里了。
只是李毛毛和杭和梅都没有想到,一件新衣“考验”出来的婚事,会让他们在50年后的今天珍惜不已。
为小辈饱尝十年分居苦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李毛毛夫妇俩的儿子、女儿陆续成家,家里的生活条件才逐渐好转。让李毛毛和杭和梅自豪的是,一儿一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子,不仅凭自己的本事在首都北京成家立业,而且还时不时地贴补两位老人。留在丹阳发展的女儿也时常照顾左右,各自的家庭都很美满。
正因为子女都这么争气,这么体贴二老,杭和梅总觉得因为以前太苦委屈了两个孩子,因此,在孙子出生时,杭和梅就远赴北京帮着带孙子,纠结的是,李毛毛却无法跟着过去。“我在北京水土不服,根本住不了几天,只能回到丹阳老家住。”李毛毛说,他就这样和杭和梅“分居”了十年,由于路途遥远,那时还没有便捷的高铁,因此分居的十年间,李毛毛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尽管心中惦记着老伴,但是为了孙子他也只好坚持着。“好在有女儿在身边照顾,不然还真难熬过这十年啊!”李毛毛说着,拍了拍老伴的手。
相继病倒仍坚持伴左右
古稀之年的李毛毛拍打老伴的手时,还有点心疼、生怕用了力会弄疼老伴,原来,在北京的带孙子的时候,杭和梅突然有一天感觉手脚没了知觉,僵硬地不能动了。“后来进医院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越来越疼。”杭和梅说,病了之后,她对老伴的思念也日益加剧,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儿子在北京配了药后立即就将杭和梅送回了丹阳老家,李毛毛终于和老伴生活在了一起。
结束“分居”后的老两口更加珍惜相伴的日子,杭和梅不能动、疼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李毛毛一直伺候在左右,出门不便了就由女儿开车接送,无论什么情况,李毛毛再也不愿离开杭和梅了。
直到2012年腊月,身体硬朗的李毛毛病倒了。胃部后来开了刀,只能回到家好好休息。”李毛毛说,“以后就更离不开老伴了。”话多的杭和梅和话不多的李毛毛也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却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早上准时6点起床,杭和梅做早饭,李毛毛牵的宠物狗出门溜达一圈回来一起吃早饭;中午两人简单地吃些饭,休息一下,然后一同出门找各自感兴趣的地方打发时间;晚上大家凑在一起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我的愿望就希望和老伴都身体健康,不要小辈们烦心,两个人能相互照应,牵手走完一生。”不善言辞的李毛毛感慨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