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我也希望市民们对我的本职工作多一分理解。”最近,园林工人孙道勤找了一份“兼职”:只要有空闲时间,他总往医院、乡镇跑,原来,今年45岁的孙道勤热衷于做义工,虽然这是他新近才开始的,但他却乐此不疲:只要有时间、有精力,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是孙道勤的工作日常,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长期要坚守在一线,给苗木浇水、抗旱、防治病虫害,维护景观不被破坏,这都是他的工作职责。从事园林岗位20多年以来,孙道勤早已是皮肤黝黑,很难令人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汉子,竟然是一名义工,而从事志愿服务,也是他本人的兴趣所致。
“大爷,您不要着急,慢慢排队等候,这挂号总有个先来后到,你看大家都在耐心等待呢!”5月中旬,孙道勤主动报名在人民医院担当志愿者,在经过医院和卫生部门简单的急救培训后,这位黑黢黢的汉子便“上岗”了,当看到有的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太长而骂人时,孙道勤便上前劝说,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除了维持秩序,孙道勤还会帮患者指路、给心情不好的就诊市民做心理疏导。孙道勤说,其实他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和就诊的市民聊聊天,排解他们郁闷的情绪。为了减少窗口挂号队伍的等候,人民医院推出了机器挂号、充值服务,看到有的人不会使用时,孙道勤便走上前去帮助他们;机器难免会出故障,偶尔出故障的时候,往往后面排队等候的人就急了,队伍也躁动起来,孙道勤便晓之以理,告诉他们机器原因不可控,耐心等待一会就会好的;由于医院提倡使用健康卡就医,但是一些就诊的市民不会用,孙道勤便在大厅和急救中心教大家怎么使用。
“义工在丹阳并不像其他城市那么普及,一些人对义工的概念并不清楚。”孙道勤表示,他想通过个人为大家树立一个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推广志愿服务,告诉他们连自己都可以做义工,为什么其他人不可以?孙道勤感慨,确实有一些市民不理解他的行为,甚至有所质疑。一次,他在挂号处维持秩序时,一位大爷问他:你做这个拿了多少钱啊?当孙道勤回答是志愿服务无报酬时,对方反问:不拿钱你还跑到这里来啊?有这个时间不如在家里歇歇了。孙道勤笑笑,告诉他们做义工的意义所在,我觉得有意义的事就会去做,别人怎么理解是他们的事。”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努力去做想做的事,“虽然现在我40多岁了,但只要有这颗心,年纪再大也不怕迟!”孙道勤坦言,在希望别人理解义工的同时,他也希望市民能对园林这份工作多一分理解。苗木就像我们的小孩,看着它们从一棵棵幼苗种下去直到长大,看到他们被恶意破坏时,我们真的很心疼,而且后期维护起来十分不易。”
在人民医院做义工到6月底,孙道勤因为本职工作的忙碌,暂时停止了义工服务。7、8月份正是苗木抗旱的时候,有时凌晨三四点就起,有时吃过晚饭就到岗忙到夜里一两点,不像之前有空闲时间了。”孙道勤说,“等忙过抗旱期,医院的义工还会接着做。”对于孙道勤的热心肠,他的家人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说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也很认可我。”孙道勤憨笑着透露,接下来,他还打算加入丹阳志愿者团队,和其他志愿者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付出一份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