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家参观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
现状调查:
技术升级成为“主题词”
今年上半年,市汽车零部件商会组织一批优质会员企业考察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受到了会员企业的追捧。不仅大家踊跃报名,而且一些企业家忙里抽空,开车赶了过去。”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技术升级已经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题词”。因此,只要与技术升级有关联的活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家都乐于参加。
“如果在几年前,说到技术升级,可能没有多少人认同。但是,现在技术升级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以及集体行动。”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转变既是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内在发展需要,也是所遇到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倒逼”。从市统计局提供的内部监测数据来看,1~5月全市汽车零部件200余家定报企业共完成销售86.12亿元,同比增长1.9%,外贸出口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他们还通过走访和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了30余家会员企业生产情况,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销售呈下降趋势,三分之一企业销售基本持平,三分之一销售保持一定增长,最高的增幅达到30%左右,如洪昌、秦龙、新通达、奇一科技、军华车辆等。销售下滑产品主要是老产品,市场主要是商用车市场。至于销售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整车厂同步开发的新产品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是为知名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尤其是为长城、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SUV配套的企业,增长比较明显。
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指出,从总体情况看,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是企业销售收入有增有减,跷跷板”效应比较明显。预计未来该产业还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产业也面临重新“洗牌”,那些没有品质品牌、客户低端、创新驱动研发能力弱的企业,发展将会步履维艰;而拥有高端客户、自主品牌且品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会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也会更好。
追根溯源:
技术升级是历史必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不容乐观的现实“倒逼”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也是历史必然选择。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具有较大的规模,产业体系也比较完整,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目前整个产业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据了解,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集中在丹北、界牌、访仙、开发区。近年来,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企业规模,都增长较快。
2011年,该产业销售就突破200亿元,达到了214亿元,相当于中汽协会规定的“生产基地”标准70亿元的三倍。截至2012年,我市超10亿元的1家(大赛璐),超5亿元的有4家(超力、新泉、大亚车轮、卡威),超亿元的企业总计达35家。“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几乎涵盖了所有汽车零部件,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产品也有发展,如超力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空调系统、BSD起停电机,新通达的汽车CAN总控系统、彩屏仪表,彤明的车载音响系统,梅花的电动汽车真空泵,还有洪昌等企业的LED汽车灯具等。与所有国内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更结下了深厚的业界人脉关系,不少知名整车厂的领导、行业专家也已成为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顾问或参谋,成为支撑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市汽车零部件已从‘以后市场为主的低端产业集群’转变为‘以OEM为主的高端制造基地,这一转变不仅使企业进入主机OEM配套市场变得相对容易,而且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到对外投资的战略性转变,产业影响力日益提高。”对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逐年形成的发展优势,市汽车零部件有关负责人娓娓道来。
不过,在经过几十年发展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存在不少劣势。企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档次不高,关键核心零部件偏少;低质同类重复性产品偏多,导致内部压价等恶性竞争;企业研发能力建设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市汽车零部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外向度不高,外贸出口额在销售总量的5%左右徘徊,这既与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意识不强、政府引导鼓励力度不够有关系,也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升级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有关系。“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不能重走‘老路’,必须穿新鞋,走新路。这条路就是技术升级!”该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
理性声音:
技术升级要“多腿走路”
业内人士表示,从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看,只有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新增成长性、回报率高的业务,这也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但是,技术升级不是单一模式,可以“多腿走路”。
“实际上,今年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升级的‘加速期’!”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今年上半年,该商会就牵头组织了三次会长例会,与中汽协领导及专家叶盛基、田雨时,吉工大副教授李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等,就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和产业孵化进行了交流对接,帮助企业及时获取人才、技术等资源,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组织企业参加了无锡技质中心与洪昌公司联合举办的检测技术标准宣贯会,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咨询、法规解读、产品检测、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的现场咨询服务;召开了第三次会员大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在会上作了汽车产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利用高端人脉资源,发挥付于武、张书林、闫建来等国内汽车行业领导和专家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服务;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车用灯胶产品推介会”,我市10余家企业的技术或采购总监与该公司的陶小乐博士面对面进行产品和技术交流,使活动由产品推介变成了产品技术的探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产品技术问题……他表示,下一步还将组织企业参加天津泰达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企业零部件年会,是企业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技术发展方向;邀请资本运作专家,就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活水的滋养;成立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促进互相学习和技术交流等。
据了解,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要达到200万辆。而今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目前已有方正电机、万马股份、比亚迪、上汽、大洋电机、多氟多等25家上市企业通过募集资金等多种形式,扩大新能源企业相关业务的投资,这些投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备、动力总成系统等。市汽车零部件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最需要沉下心来搞技术储备,注重前瞻性技术研发积累,掌握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和核心技术。”“在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下降,但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保持增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市企业要瞄准这两个细分市场,抓住机会,错位发展,从皮卡、客车、交叉型乘用车、特种车辆等差异化产品入手,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大力组织开展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总成、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突破电池组控制、充换电等关键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华丽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