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叶定

抗战一年难忘一生

核心提示: 叶定,扬州高邮人,1927年6月生,1944年参加革命,抗战期间从事苏北游击队的财经与后勤工作。

56

  老兵叶定:抗战一年难忘一生

[人物简介]

叶定,扬州高邮人,1927年6月生,1944年参加革命,抗战期间从事苏北游击队的财经与后勤工作。1949年南下,历任丹阳粮食局副局长、第一任财政局局长、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等职务。1985年从丹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任上离休。

10岁时

房子被日军炸了一个坑

10岁离开家乡,17岁投身革命,从事苏北游击队的财经与后勤工作。相比他人,89岁的叶定老人的抗战经历稍有不同。日前,记者见到了叶定老人,坐在他身旁,听老人重温他记忆中的那段硝烟纷飞的抗战岁月。

1927年6月,叶定出生于高邮的一个贫苦家庭,儿时虽然家庭贫苦,但全家人过得还算幸福。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打破了本该属于他的幸福童年,叶定的家乡遭到日军飞机惨无人道的轰炸,原本可以遮风挡雨的家顷刻间变成了一堆废墟。“当年我才十岁,敌人的一个炸弹将我家的房屋炸空,房子下面被炸出了一米多深的坑。”叶定说,好在当时一家六七口人不在家,躲过了一劫,但从此一家人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房子被炸后,一家人起初搬到了高邮的林泽镇,在那住了几年后,敌人再次进村,他们一家又逃到了高邮六区固巷镇的薛北庄。

1941年,叶定被家人安排进了当地的私塾,读了两年书,这也为他之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岁毅然参加革命

1944年,虽然叶定刚刚17岁,但儿时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当年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毅然投身革命,从事苏北游击队的财经与后勤工作。抗战年代的财政经济工作,是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财政经济战线上的斗争,是革命战争胜利的物质保证。毛泽东主席说,中国革命是靠“小米加步枪”而取得胜利的,“步枪”是指武装斗争,是枪杆子;“小米”则是指艰苦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后勤保障工作。

“那时候我在高邮五区粮站当会计,主要工作就是征收公粮,发动群众爱祖国、爱公粮,战争年代的征粮工作人员也是相当危险和艰苦的。”叶定回忆道,有时候征粮也会靠近敌人的阵营,敌人千方百计破坏我们的征粮工作,大家采取各种办法,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想方设法多收公粮,支援前线。1946年,国民党还乡团回到村里,叶定等共产党员成了他们抓捕的对象。叶定逃到群众家中,在群众的掩护下,装成普通百姓坐在凳子上捻稻草,因此躲过了一劫。

解放期间,叶定曾任华中银行会计、宝应银行会计,1949年任华中支前司令部粮食总站会计部长、苏南行署粮食处审计。1950年叶定南下,来到丹阳,历任丹阳粮食局副局长、第一任财政局局长、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等职务。1985年从丹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任上离休。

离休28年奉献老年事业

离休后,叶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革命者离休了,是否革命就到底了,是否就可以吃老本颐养天年,享清福了呢?他觉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工作上可以退下来,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退。只要身体好,就应该发挥余热,为党为人民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1987年,他毅然挑起了丹阳市老年体协主席的重担。

“在有生之年,能再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是我最大的幸福。”作为老共产党员,叶老始终不忘使命,以助人为乐。

1948年,组织上发动向灾民捐款,他将在解放区华中银行二分行工作时,发给个人的活动费100多元华中币全部捐了出去。2008年,汶川大地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向组织上缴纳了特殊党费。叶老在日常生活中还不断资助困难家庭,帮扶弱势人群。离休后,叶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悔诺言,职位退休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退,他用实际行动塑造一个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陈静/文   也平/摄)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