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的风筝

7

春秋战国时期,纸未问世,“墨子”斫木为鹞,“鹞”为风筝的古老名字。后来他的学生公输般用竹制喜鹊形的风筝,才被正式叫做风筝,延至今日。
  早先的风筝多用于军事、通讯、测量等方面,风筝的普及和向玩具转化大概始于唐代以后,到了宋代风筝已全面普及。丹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齐梁两朝帝王的故里,民众爱好风筝,历代传承赓续不衰。一到农闲,村村放风筝,争奇斗胜,城市居民则在方寸天井里,利用竹竿放风筝。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康(南京)的台城。简女献计,做一风筝,把诏书藏在里面,利用风筝传出城外,搬来援军解围。北齐帝文宣王时,彭城王勰之孙王诏遭人陷害,他利用风筝把绳的一端拴在金凤楼门柱上,风筝乘风而飞,王诏抓紧风筝的绳子,飞跃宫墙,脱险逃走。
  风筝按地区分有大陆性风筝和沿海性风筝两大类。
  北方各省为大陆性风筝,因其地气候干燥,风力较强,风筝骨架较粗;南方各省为沿海性风筝,气候湿润,骨架较轻。丹阳的风筝因扎制技艺独特,南北都能成功放飞。有美国友人慕名而来,购买风筝带回美国;国家文化部曾扩印七张风筝照片带到泰国参加国际科技会议;浙江省舟山市组团来丹阳参观后来信说:“我们参观全国好多地方,独有来丹阳参观(草埝小学)丹阳南门小学的风筝展览是永远不会忘记。”;上海市包括所辖九县、区以及江苏省省政府、省文化厅先后组团派员来丹阳参观风筝展,均给以一致好评。
  我市的“风筝制作技艺”项目于2006年12月被镇江市文广新局公布为第一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该项目传承人李锁林于2014年7月被丹阳市文广新局公布为第二批丹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