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延陵据点,鼓舞抗日斗志

核心提示: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本报记者来到延陵,重温了发生在古镇上的烽火岁月。

苍翠的青松,巍峨的纪念碑,在古镇延陵原昌国寺,矗立着一块由开国中将王必成题名的“延陵战斗纪念碑”。这块纪念碑控诉了日寇在延陵地区的暴行,更见证了新四军战士英勇杀敌,取得的辉煌战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本报记者来到延陵,重温了发生在古镇上的烽火岁月。

  三次大屠杀,日寇欠血债
  8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延陵镇原昌国寺内的延陵战斗旧址。如今,这里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即将成为一所养老院。走进大门,几棵苍松环抱着的便是延陵战斗纪念碑,细雨中,纪念碑显得威严而庄重。这是中共丹阳县委员会、丹阳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两次延陵战斗,于1984年10月兴建的。
  碑后铭文撰写着当年的战斗过程。
  碑文最后写道:延陵战绩永载青史,革命先烈流芳千古。爰建丰碑,激励后人,奋发自强,振兴中华。”地处丹阳、金坛、丹徒三县之交的延陵镇是丹阳西南重镇。作为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活动中心,延陵是新四军“东进”、北上”之要道,敌我争夺之重地。延陵民众热情支援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活动,因此也成为了日军疯狂报复泄恨的对象。日寇曾在古镇上烧杀抢掠,一手导演了三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杨盛和邓国荣是延陵镇上的居民,他们对日寇有深仇大恨,因为他们的两位亲人就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1938年,陈毅司令员率军东进,首先来到了延陵地区,随即在此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扩大地方武装力量,延陵成为了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一个中心区。”杨盛老人说,由于延陵成了敌后抗日较为活跃的地区,因此日伪把延陵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多次发动大扫荡,均以延陵为分进合击的叉点。
  所到之处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延陵的老百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疯狂屠杀。随后,更是以延陵为日伪镇江地区清乡指挥中心,在其周围设下10多个梅花桩式的据点,当时的斗争是十分残酷的。”邓国荣告诉记者,当年,日本人到延陵烧杀抢掠,老百姓都躲了起来。等到日本人走了之后,大家都出来救火,未曾想,日本人竟然杀了个回马枪,又回来对正在救火的老百姓进行屠杀。当年,他的奶奶就是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延陵的老百姓和日本鬼子有血海深仇,所以大家自然积极地配合新四军同日寇作战。”

  两次延陵战斗,痛击日伪军
  两次延陵战斗是新四军挺进茅山根据地后发起的两次夜间奔袭战,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粉碎敌人“扫荡”和“清乡”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纪念碑前,随行的我市史志办党史专家钟建华向记者介绍了两次延陵战斗始末。
  1939年2月17日(农历除夕)深夜,2团1营从白兔镇出发奔袭延陵。时值除夕之夜,敌军据点的日伪警察们有的喝醉了酒东倒西歪,有的在打牌赌钱。伪军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被我军战士控制。随后,我军对据点伪军进行合围,予以全歼。全营接着分路向日军发起攻击。日军利用强固工事和优势装备进行顽抗。新四军爬上屋顶,猛掷手榴弹,并采用火攻。日军利用地道从河边逃窜,被预伏的特务连痛击,除个别逃跑外,其余均被消灭。
  战斗持续至拂晓结束,击毙日军小队长留木等28人,伤8人,俘1人;缴获步枪10余支、轻机枪1挺、掷弹筒2具、手枪2支。延陵战斗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向丹阳以南地区大“扫荡”之阴谋,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43年3月,日伪对茅山地区重点“清乡”,延陵为敌“清乡”指挥中心。同年6月26日,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四十七团一部和茅山保安司令部第四、第六连,由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和茅山保安副司令张强生率领,在九宝、太平区领导和区大队的配合下,夜袭延陵镇日伪“清乡”组织机构据点。激战一小时,于拂晓前结束战斗,生俘伪军中队、伪清乡政工二分团、伪区公所和伪特务队人员100余人。并将二区的敌伪户口簿、田赋册烧毁。新四军轻伤2人。这一仗打得敌人惊恐万状,使延陵地区的反“清乡”斗争呈现出崭新局面。

  不忘国耻,老人自编舞台剧《延陵烽火》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家住延陵镇北街的77岁老人杨盛感慨万千,他的爷爷当年就是被日寇杀害的,他也早就听说了延陵战斗的故事。为此,他以延陵地区的抗日史实创作了大型舞台话剧《延陵烽火》,参演人员均为延陵老百姓。
  “从我拿起笔写到创作完成大约花了七天七夜,剧本几万字,可以说是一口气写完的。”据杨盛介绍,延陵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根据延陵的历史实情(真人、真事、真地点)创编了大型舞台话剧《延陵烽火》,经我市资深剧目专家改编、定稿、排练,现基本完成,已到彩排合成阶段。目前,这场话剧将在我市举行首场公演,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了,我们要以这部舞台剧告诫日本右翼,不要扭曲历史事实,不要误导日本民众。只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当年侵华时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做出深刻反省,珍爱和平,才能让这段血腥的历史不再重演。”杨盛老人说道。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