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利用自己所长发挥着余热,并且一干就是15年,耄耋之年,丝毫没有停止义诊步伐。陈弘毅的坚持,让人肃然起敬。而这一次,他的病倒除了牵动许多人的心外,更多的是市民、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对“陈弘毅”式医生的需求和呼唤。
陈弘毅病倒后,他以前经常照顾的病人不“习惯”了。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里,不少老患者说,在以往那一天的那个时间,他们应该是在“陈弘毅义诊服务室”里,不仅为了让陈医生看诊,更多的是想和他聊会天。对于他们来说,陈弘毅早就不只是医生,而是他们相伴多年的老朋友。
陈弘毅病倒后,市民广场社区也不“习惯”了。15年坚持义诊,陈弘毅为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的“陈弘毅义诊服务室”也早已成了社区服务居民、奉献爱心的窗口。
不“习惯”的不应该只是陈弘毅身边的人。当今社会,许多人感叹病生不起,一到医院,各种名目的检查,各种药物的配置,长时间的排队等待,让人心中感到说不出的心烦。而个别医院内,医护人员冷面孔对待病人的事时有发生,医患纠纷层出不穷,甚至发展到大打出手和流血冲突。社会上甚至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士,打着治病救人的旗号,草率行事,行敛财之实,令人感到痛心。再来看看像陈弘毅这样的医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待病人、认真细致地关心每一位病人,让病人温暖在心底,对病人来说,这种服务完全不是一般药物所能代替的。
15年来,陈弘毅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但以他一己之力,服务的对象毕竟有限。所以,从更高的层次来说,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陈弘毅,而是更多的“陈弘毅”式的热心人,把这种精神发扬起来,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