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青与桃红》:逃不脱的家国撕扯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湖北省广水人。1948年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担任《自由中国》文艺栏编辑。1951年,聂华苓开始写小说。其小说被列为亚洲一百强。1960年,该杂志被查禁,主持人雷震被捕。1963年,聂华苓接受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邀请赴美国,在爱荷华,聂华苓和安格乐共同创立了“国际写作计划”。1977年,聂华苓与安格尔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1981年与安格尔同获美国五十州州长颁发文学艺术贡献奖。

  浪子的悲歌”,聂华苓如是写下《桑青与桃红》的前言。
  聂华苓这样唱着她的悲歌:
  第一部
  1970年,桃红坚决地说:桃红不是桑青!并向美国移民局的官员提供了桑青日记。
  1945年,桑青被困在三峡。
  瞿塘峡中,木船在新崩滩就撞坏了,现在搁在黛溪修理”,我们在老虎滩上活过来了”,滟冒石,黑石下井,我们在黑石滩上活过来了”,黄龙滩前,纤绳断了“木船搁在一堆石头上了”……被困住的船客们,呼救、骂人、目睹日军飞机炸沉了往来的船只、想起了南京城破时日军的暴行,重庆大轰炸时惨死的生命。扶乩、算命,恍悟“咱们就困在古迹里呀!白帝城,八阵图,擂鼓台,孟良梯,铁锁关!这四面八方全是天下英雄奇才留下的古迹呀!……长江流了几千年了,这些东西还在这儿!咱们这个国家太老太老了!”。
  就在船客们几近绝望时,日本投降了!“山戴帽啦,要下雨啦,船要漂走啦”,船客们绝处逢生。
  国难中,桑青这次历险原不过只是在逃避,逃离她不满意的家庭,不满意的婚约。
  第二部
  1970年,桃红调戏般地给美国移民局官员寄上地图、自己的行踪和桑青的日记。
  1948年12月~1949年3月,被解放军包围的北平。桑青从南京飞到北京,只是为了完婚。解放军进城了,桑青的婆婆在恍惚中喃喃自语“九龙壁倒了!”。
  成了家的桑青和沈家纲经青岛漂向台湾。
  第三部
  1970年,依旧是戏谑的态度,桃红给美国移民局再寄出书信和桑青在台湾的资料。
  1957年夏~1959年夏,沈家纲被台湾当局通缉最终被捕。回不了乡的桑青又失去了家。
  1970年,美国一个小镇上的单车道发生一起离奇车祸,一华裔女人躺在现场附近,并未受伤但已失忆,据说此人是从精神病院逃出的……毫无疑问,《桑青与桃红》是一本无法简单归类的小说,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寓言小说?都是,也不都是。从1945年到1970年,中国人迅速而又痛苦地从懵懂走向觉醒,特别是深受儒家传统教育影响的人,他们谨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但是这种温良恭俭让他们深深地困在了“古迹”里。侵略军的炸弹让他们对国破家亡有了切肤之痛。
  他们在潜意识中比“国”更重的“家”在战争中竟然如风中的秋叶急速飘零和衰败,于是他们本能地逃,希望能逃到一个还保存着他们的梦想的地方,不幸的是,梦想总会被现实粉碎。当他们终于离家去国、无可逃遁时,受着“家”“国”双向撕扯桑青也就被扯成了桃红!桃红们会怎样?聂华苓以帝女雀(精卫)填海的故事作为小说的“跋”,将《桑青与桃红》从哀怨的层次中拯救了出来。
  我们面前有海吗?那又是怎样的海?小说最后依然留给读者一个寓言,一个象征。
  1980年,《桑青与桃红》在大陆出版,萧乾以“湖北人聂华苓”为题介绍了作者。也许是被80年代刚刚打开国门时涌入的各种流派和思潮扰乱了视线,聂华苓的这部小说虽然没有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但却成高等院校与学者研究和解析的对象。
  当时间终于洗去一些流派和主义的铅华后,我们静心再读一读那些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你会产生与当年生吞活剥、饥不择食般的阅读不同的感受吗?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