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暑期长假的开始,学生们在短暂的几天休息后纷纷去往兴趣班、文化班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补习。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我市的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边是火热的招生,一边却是来自市民们的质疑。
有市场、无资质,无证培训“路”在何方
来自我市青少年宫一位唐姓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涌现出来,宣传单页满天飞。但实际上,这些机构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办学资质,可以说,他们都是在违法经营。“这些‘野鸡’培训机构的涌现一方面给那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的安全状况也让不少市民担忧。”这位负责人坦言,同样身为家长的她竟然在孩子刚刚考完试后便接到了某培训机构的电话。“他们不仅获得了我的电话号码,还很清楚我孩子的考试成绩,这让我十分震惊。他们确实需要更加有力的监管才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每年暑假,一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补习班、辅导班便涌现出来,而且生意办的火热。吃准了家长心理的他们甚至在考试当天便来到了校园外,向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们发放宣传单页。“不管有没有办学资质,相信他们的招生都不会差,家长们总觉得补补课没什么坏处,总比在家里玩玩要好得多。”市民小张说道。不过,小张表示,近几年来,市区里开办了不少“托管班”,一些家长来不及接孩子,一些家长觉得在“托管班”写家庭作业要比在家里好,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孩子可以向“托管班”的老师请教,而这些老师也能更好地监督孩子们做作业。“这些‘托管班’的生意往往很好,而很多大学毕业生愿意到那里去做兼职,工作轻松,赚点外快。”小张表示,虽然有市场,但这样的“托管班”既没有资质又存在安全隐患,实在令人担忧。那么,这些“野鸡”补习班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一些条件从而获得资质,从“游击队”升级成“正规军”呢?
可监管、难执法,教育部门有心少“力”
日前,记者与我市教育部门取得了联系。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周竹生坦言,这些无证经营的补习班都是非法的。“实际上,大约十年前,省教育厅便下发了文件,禁止给市场上这些所谓的‘文化补习班’颁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周竹生表示,所谓的合法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持有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教育部门也是考虑到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所以拒绝向市场上的这些文化补习班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另一方面,不仅学校是不允许租借场地给外来培训机构的,学校的老师也不允许在校外进行有偿的文化辅导。”“目前我市城区有30余家合法教育培训机构,其他的都属于违法的。”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道。据了解,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强监管,但无证办学仍长期存在,清理无证办学成为教育管理中的难点和市民投诉的热点问题。据悉,民办幼儿园、培训学校要取得办学资格,需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立申办报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申办报告,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在办学机构场地、资产、设备、师资水平达到要求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再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办理证件。
周竹生表示,如果有市民对非法开办的培训机构进行投诉,那教育部门将到现场对该培训机构进行调查,一旦确认为非法开办,将进行劝告并提出要求,若还不整改,教育部门将给予其一定期限,在期限内,该机构必须停业。若拒不执行,教育部门将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进行管理。
不过,一位工作人员坦言,由于各类补习班有其市场,前来举报的市民很少,另一方面,由于走行政诉讼的程序耗时较长,教育部门也没有强制执法权,所以一般会反复登门进行劝导等工作。“在给孩子报培训班前,务必看清该培训机构是否具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对于培训机构是否合法,最简易的辨别办法便是看机构宣传单上是否印有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号和给家长的提示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