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漫漫,请给孩子系上“保险带”!

  近年来,每当暑期来临,那些放假在家的孩子,尤其农村留守孩子的安全问题,总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由于一些父母远在城市打工疏于监管,有的孩子便因溺水、交通事故等原因而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时下,暑假再次来临,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连日来,记者就孩子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走访,并提醒全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暑期安全,不要让暑期变成孩子意外事件的高发期。


  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安全问题突出
    记者走访发现,无论城区还是农村,不少家长都为暑假中孩子的安全问题而感到棘手。不同之处在于,城区有不少托管机构和暑期班,加上一些社区开设的“社区书屋”,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暑期生活问题。而在农村,外来工子女居多且类似机构极少,每到暑假,农村学校最担心无人看管的孩子擅自游泳和交通方面的安全。
  “我校大部分学生属于外来工子女,暑假中多数孩子独自在家,无人看管。安全起见,我们放假前,都会与家长联系,要求假期里好好管好孩子,不要出什么意外。同时,还对孩子进行暑期安全教育。”丹北镇一位陈姓老师介绍,父母是外来打工的一般假期很少,他们的孩子通常自己在家,在农村,我们最担心学生跑去游泳,还有交通安全问题。说实话,尽管校方做了很多工作,但孩子的安全问题总时有发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感觉外来工父母普遍“珍惜生命意识不强”。
  据悉,为了在安全方面不出什么意外,除了一些农村学校在暑期前都会开展暑期安全教育活动外,城区的一些社区也非常重视辖区孩子的安全问题。为提高暑期孩子自我防范能力,近年来,凤凰新村社区都会与和平桥派出所携手进行暑期安全教育,通过民警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孩子们了解到防火、防电、防溺水和出行交通安全等知识,让孩子们过个有意义又安全的暑假。

    如何保障孩子安全,外来工们很困惑
  昨天下午,记者在司徒集镇走访发现,不时有务工人员的孩子在街头奔跑、嬉戏着穿过马路,一些孩子甚至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你追我赶,而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险象环生。当记者问一名小男孩怎么过暑假时,他大概想了一下说,找同学玩,看如何保障孩子安全,外来工们很困惑电视,做暑假作业。
  当记者问及“放暑假了,你是怎么安排孩子生活的”这一问题时,很多打工者脸上一片困惑。他们也坦言,平时忙于生计,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万不得已的时候,就将孩子反锁在家。“我们也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但我们大人要打工,实在没时间看管啊!”在某眼镜企业打工的杨凯辉说。采访中,杨凯辉也坦言,他也想送孩子去暑期班,可是费用太高啊。来自四川泸州的刘明说,他的儿子今年7岁,放暑假后,为了照顾孩子,妻子只得辞掉了工作在家照顾。刘明认为,这也是无奈之举,除了让妻子在家照料孩子,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近年来,溺水和车祸是孩子暑期安全的两大“杀手”。每年暑期,因车祸和溺水伤亡的孩子明显增多,其中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居多。同时,由于暑期孩子穿衣单薄,肌肤裸露较多,磕碰伤、烧烫伤等现象也比较多见。

  记者之见
    如何为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系上暑假安全保险带?记者认为,溺水、交通事故,这些都已有前车之鉴,暑假中,孩子主要在家的时间多,因此家长一定要绷紧监管这根弦。
  如今,虽然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外来务工者子女暑假遇到的难题,但真正解决孩子暑期生活的毕竟占少数,大多数孩子还是处在“无处可玩”和“无人看管”的处境。
  记者认为,真正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问题,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首先在企业集中地,企业可允许员工带孩子上班,由厂方将孩子组织在一起开展相关活动,为员工消除后顾之忧;其次在水库、塘沟周围,有关部门设立“禁止游泳,禁止嬉水”的警示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再次家长加强对孩子暑期的安全教育工作,让孩子认识到哪些行为带有危险性;最后是学校、社区、村委会可适当开辟一些地方作为教室,让孩子有继续读书的地方。

  游泳备救生圈
  每年暑假都是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件的高发期,学生应引以为戒,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中小学生不要到无人看管的水面去游泳,特别不要单独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游泳时最好带上救生用具,并由会游泳的成年人陪伴,确保安全。一旦溺水发生意外,可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人工呼吸的次数是20次/分钟,也就是三四秒钟吹一次,并不是越快越好。

    谨防误服毒物
  暑假是孩子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儿童喜欢用嘴尝感到好奇的东西,因此误服异物或毒物导致死亡或伤残的事件屡见不鲜。从玩具零件到老鼠药、药品等,都可能被孩子吞服,从而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尤其是农村家庭,误喝农药、误食鼠药等事件屡见不鲜。如果孩子误服毒物,家长要立即打120;送孩子去医院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如果毒物沾进了孩子的眼睛,立即用清水冲,要冲15分钟左右;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去医院。

  遵守交通规则
    如今,车辆繁多,交通事故多发。家长应教育孩子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车。雨天骑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持伞,一手扶把,更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音乐。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