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小鬼当家”家长多留神(图)

    

  本报讯  路边、楼顶、池塘……都是找乐的地方,车祸、落水、溺亡……全是要命的伤害。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临了。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往往在尽情快乐的时光,一次不经意间的疏忽、粗心,就会酿成各种意外,给孩子们造成身体上的各种伤害,有时这种伤害还是致命的。
  记者了解到,每年暑假期间,都是学生们人身意外伤害情况最多发的时段。“小鬼当家”如何才能确保安全?记者就相关安全隐患展开了一番调查,希望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个醒。

  关键词一:玩火
    据有关调查显示,10%的火灾是孩子在家玩火导致的,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半的儿童在家有过玩打火机、开过煤气阀的经历,还有一些小男孩喜欢在小区楼下的垃圾筒边玩耍。在一些独自在家的孩子家中,家长将打火机随意放置,对于6岁至8岁的低龄儿童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每年暑假,都会发生几起小男孩在家玩火的事故,烧了不少垃圾,幸亏处置及时才没有蔓延。
  家住开发区的吴女士的孩子10岁,她告诉记者:要让孩子自觉远离危险,首先要从意识上让孩子重视起来。在家里我都注意不让他进厨房,远离油锅、汤锅、热水瓶、烧水壶等,也教育他不能独自使用打火机、火柴或煤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曾联合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在所有儿童安全事件中,44.5%发生在家里面。其中烧伤、烫伤、中毒、跌倒坠落发生在家中的比例位于前列。

  关键词二:野泳
    夏季气温升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往水里钻。如何看护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别让他们的生命随水而逝,又一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话题。记者仔细翻看我市近几年的溺亡新闻发现,事故发生时间多为暑假期间,从年龄特征来看,多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从区域上看,绝大多数发生在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水库、池塘、河流等积水较深的地方。
  2011年三名来我市探望打工父母的外地孩子不慎溺水身亡。据了解,可能是三个孩子在池塘边玩耍时,陆续因不慎滑倒和救同伴不当溺水身亡。事故中,工地方存在未设置提醒和看护的责任,孩子家长也未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
  针对家长工作忙无暇照看孩子情况,退休教师郭先生建议道:为了防止孩子趁家长上班时间去一些危险的地方玩,家长可以帮孩子报一些暑期班,去练练字或者去运动锻炼身体,充实孩子的暑假时间,既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又可以增加安全保障。同时,家长最好跟孩子说一些真实的事例,让他们从心里就认识到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现在学校也会对学生进行一些安全知识的普及,很多暑期发生安全事故的学生,可能自身对危险的认知不深,所以除了学校,家长也应叮嘱孩子不要做危险的事情,让孩子自觉抵制危险行为。

  关键词三:车祸
    暑期是中小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危期,而这些交通事故,大多由一些交通陋习引发。“现在的学生厉害得很,不管步行还是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只要有个小小的缝隙就左躲一下右躲一下穿过去。”看到学生耍杂技般的“凌波微步”,路过的市民不由得感叹。
  据了解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三成左右。其中80%是因缺少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所致。较大的十字路口,都是事故多发区,家长、老师要时刻提醒孩子做到交通安全几个“不能”:不能横穿马路;不能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上、下班高峰时过马路要左右看,注意观察红绿灯,行走时避免一心两用,不能边走边玩手机或边走边聊天;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云燕)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