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这样预报的!(图)

     

  “今天气温虽不高,但天气有点闷,估计会下雨,中午就不要去万善公园散步了吧。”是啊,客厅的瓷砖上都‘冒汗’了,地上滑滑的。雨下得都快长蘑菇了,到底啥时候出梅啊?”梅雨时节,丹阳近日雨水频繁,感觉整个城市好像泡在水里,许多市民在频频变脸的夏日里都更会关注天气、谈论天气。那么,你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预报出来的吗?昨天上午,记者和几位社区居民一道走进神秘的丹阳市气象台预报中心,专门为市民打探天气预报过程。

  我市气象局位于开发区普善社区前杨村,整幢大楼外形犹如一座硕大的雷达天线,注视着天空。在市气象局局长马华卫的带领下,社区居民和记者一起参观了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工作流程。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孔志平在电脑上向大家展示了丹阳市范围内16个自动测站的区域分布图,这些自动测站记录到的数据,每天早晨会汇总到市气象局的电脑终端,然后定时发给镇江、江苏省和国家气象中心。”据介绍,观测获取各种气象资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丹阳市气象台在全市范围内设有若干个标准站和自动观测站。每天,丹阳市气象台收集到的各类气象数据,会通过电脑网络发送给上级气象中心,由国家气象中心对气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再通过网络传给各地气象台站。
  气象观测数据收集后,通过高速计算机按照一定模式进行处理,制作出不同的基础天气图,然后供预报员进行分析。
  百叶箱是气象部门收集气象数据的基础工具。从去年开始,设置在气象台大院空地上和全市各观测点的百叶箱等气象观测工具都会向市气象预报中心自动传送各种数据,但预报员还是要经常去现场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状况。
  每天上午9点、下午2点30分,是固定的天气会商时间。
  进入二楼,昨天上午的会商正在市气象台气象预报中心内举行。
  中心西侧墙上的巨屏显示幕墙已经打开,我市气象台正与镇江和省气象台进行视频会商。当班预报员先后发言:我认为,明天全市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可达中到大雨。值得关注的是莲花、浪卡、灿鸿三股台风逼近我国沿海。尤其是灿鸿,预计10日后很可能登陆浙江南部,会过境南京、太湖流域。”随后,孔志平台长对初步预报结论进行点评,他说:根据台风‘灿鸿’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的情况,有可能于10日夜间至11日上午登陆沿海地区,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预计会影响我市,建议立即作出预报……”会商室的南侧,三位年轻的预报员马云波、贾康、孔雪咏正在电脑前忙碌着。他们将当天气象会商结论,分别制作出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等各类预报。
  市气象局局长马华卫介绍说,我市通过电视、96121查询电话、手机短信、报纸、微博、网络等各种途径第一时间将天气预报发送给市民,每天都会发布三次,突发灾害性天气时更会不定时发出预警气象信息。一些市民提出,我市天气预报大多很准,但有时也有不准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孔志平台长说,我市常规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0%~85%以上,突发雷暴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也达到了70%以上,预报准确率已多年在镇江市名列首位。天气预报出现预报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天气预报方程理论与实际存在差异,尤其是夏天,局部性变化更多,环流变化更大,差异也会变大,甚至会出现这个镇下雨了、那个镇却没有下的情况。天气预报中市民常听到的“局部有阵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
  文/摄云波  溢真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