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发行过的三种“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我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政权为了从经济上抵制敌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制止伪币和法币以及地方商人自制的流通券在地方泛滥,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曾经在丹阳地区发行过三种“抗币”。

  惠农银行币
    1942年12月,在苏南敌后根据地丹阳延陵地区成立惠农银行,发行惠农币,面额有一元、伍元、十元三种。
  行长李建模(常熟人),副行长孔朗。
  1943年10月,由于敌伪在茅山地区实行“清”、“剿”,斗争形势紧张,苏皖区党委决定撤销惠农银行机构,收回发行的钞票。
  惠农银行的存在时间短暂,不足一年。惠农币在与敌伪发行的伪币斗争中,支持苏南抗日斗争,解决根据地人民生活、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小型帆船图案货币流通券
    1937年10月,管文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丹阳访仙镇发行了帆船图案“小型货币流通券”,是汤通庆向驻地新四军部队领导建议发行的。该券分壹角、贰角,后来有人发现还有伍角、壹元的。此券用重磅道林纸石印而成。正面有管文炳的财经委员会负责人的英文签名、民国廿八年发行字样,盖有“访仙镇”朱印。
  壹角券票面正面蓝色,背面咖啡色。此券在访仙镇流通半年,因发现伪币停止流通发行。

  丹北货币流通券
    丹北货币流通券是较早的江南抗币之一。
  丹北地区地处镇江以东、长江以南、铁路以北的三角地带,即镇江和无锡之间。这个地区是抗战时期日军、国民党、汪精卫三股势力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游击区。当时,丹北地区是苏南抗日民主政权第四区,管文蔚、管寒涛、管文炳管氏三兄弟和梅嘉生、韦永义等革命先烈在这里建立了丹北地方武装抗日自卫团,1939年正式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管寒涛任丹北地区专员。
  当时,这个地区货币缺乏,群众又不愿意使用汪伪的储备币,商品交换十分不便。
  1942年初,新四军政权决定发行货币流通券,共发行两种面额。
  壹元券,无银行名称,只有“货币流通券”五个字。右边椭园形框内是孙中山肖像,左边框内是壹圆币值,四角四个“壹”字。发行年份是“中华民国三十一年”,正面有管寒涛名章和“基金保管委员会”红色方印,下方是“1942”年份。
  伍角券,正面为蓝色,中心花座及四角均有伍角面值,右边盖有管寒涛篆字红方章,左边对称盖有“基金保管委员会”三行篆字,发行年份“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左上角“21941”纸币序号,正面蓝色,下方“1942”年份。
  丹北货币流通券由于流通区域不大,又是游击区,四周有敌人据点,群众担心使用货币流通券被敌人查获有被抓、被杀头危险,同时日伪对丹北地区进行多次大规模“清乡”扫荡,因此,“货币流通券”仅流通三个月就被迫收回停止发行。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