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留下的是感动……

  持续的大到暴雨,让我市部分地区雨涝成灾。连日来,虽然不少乡镇的农业生产、群众的生活出行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但在灾难面前,大家团结在了一起,努力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留下了一个个温馨、感人的画面。昨天开始,随着天气的放晴,一些乡村的积水也终于退去,而那些动人的故事却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自家被淹六旬老人“舍小家为大家”
  在位于司徒镇的镇东路上,有一家从事日用品的批发商店,店主臧富根今年已经60岁了。6月27日,大雨来势汹汹,而处地势较低的镇东路首当其冲地成为了一片水泽,臧富根的商店自然也未能幸免。
  “由于大雨一下子就来了,不仅雨量大,而且下个不停,我的店面一下子就被淹了。”臧富根表示,由于自己经营的是一家批发商店,平时仓库里的货物就比较多,加上之前并未做什么有效的防雨措施。在猛烈的暴雨中,臧富根的很多货物被浸泡在了积水中。让人意外的是,臧富根没有急着去收拾这堆烂摊子,而是走出家门,加入到群众的抗雨行动中去了。
  “我当时就想,雨这么大,我也没什么工具,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将这么积水弄出去。
  再者,那些货物就算再理出来,估计也没什么用了,还不如参与到村民们的自救行动中去,别让更可怕的情况发生。”臧富根表示,自己没觉得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论年纪,他不是自救过程中最年长的一位,论贡献,很多人都比他做的多。然而,正是一个个像臧富根这样的人,在暴雨面前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这才让他们的家园没有在暴雨面前倒下。

  灾情当前“外来”“本地”是一家
  在司徒镇杏村已经生活8年的邹雁军来自安徽的马鞍山,在这次救灾过程中,他的两百亩水稻田遭到了严重的威胁,但他却无暇哀叹,而是加入到了救灾工作中,他的表现更是让一众本地村民既敬且佩。6月29日一早,随着雨势的减小,村子里的积水也开始往外排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小新河边一处堤坝的涵洞被堵了起来,里面的水出不去,这让现场一众不识水性的村民十分着急。关键时刻,邹雁军二话不说,脱了衣服就跳进了水中,凭借一己之力将涵洞疏通。
  “我在丹阳已经生活了有些年头了,以前住在练湖那边,8年前搬来了这里。”邹雁军表示,杏村是一个大家庭,村民们没有排斥他这个外地人,平日里也是相互关照。“我虽说不是本地人,但早已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了。水灾面前,我自然会拼尽全力去保卫这片美好的家园。”邹雁军说,连续的暴雨让他的水稻田成了一片汪洋,所幸眼下积水已经退了。“减产是一定的了,接下来就只能期待阴天了,要是赶上艳阳高照,那我的损失可就大了。”邹建军无不忧虑地说道,不过,能和大家一起共抗雨灾,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温暖人心的。”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雨灾面前,不管是杏村还是受灾较重的固村里都上演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不过,当记者想要一一采访时,大多数村民都带着淳朴的笑意婉拒了。“让我们做,我们会拼尽全力,但现在让我说的话,我就说不好了。”一位村民笑着说道。积水退去,阳光又洒在了这片土地上……(马骏 司宣)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