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考、中考已经结束,现如今走在街上不难发现,处处都是学生的身影,他们或三五成群结伴出游、或三三两两逛街看电影,欢声笑语充斥着他们当下美好的时光。家住延陵镇行宫圩桥村65岁的韦奶奶也有一个今年刚参加完中考的小孙子,可自从考试结束后,她不仅没有在孙子脸上看到过笑容,甚至还能感受到他对今后求学之路的无奈与无助。
老人告诉记者,儿子和媳妇早在十年前就离婚了,随后儿子因为受不了刺激就离家出走,只给老两口留下了7岁的孙子浩浩,而这十年来,夫妻俩杳无音信,孩子只能由68岁的爷爷在工地上没日没夜搬砖赚的苦力钱及奶奶含辛茹苦拉扯着长大。
如今,浩浩已经17岁了,即将步入高中,而老两口却犯难了——义务教育之后孩子的上学费用老两口实在拿不出来。“每天,老伴儿都要去工地做小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前的十年时光我们真是咬着牙挺过来的。”为了支撑这个家,68岁的爷爷只能没日没夜去工地上做最苦最累的活,即使身心俱疲,还是硬着头皮卖苦力。“老伴常常跟我说,现在已经没有像他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面做小工的了,村里很多跟他年纪相仿的老人早已是在家颐养天年。但实在是没有办法,不做哪有钱给孙子上学呢?”说到这里,奶奶满脸悲伤,“浩浩这两天常跟他爷爷说,他要考高中了,可爷爷已经70岁了,再也打不动工了。”韦奶奶说,浩浩也很舍不得爷爷,知道爷爷的辛苦,他每天浇混凝土、搬砖,做得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每天回到家,爷爷都很累。即将进入高中,而后的学费让懂事的孙子实在不忍心再让爷爷为了自己再这么辛苦下去,偶尔他有休学的想法透露出来。浩浩现在觉得,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学费实在是不小的数目,爷爷年事已高,不能再为自己的学费操心。但韦奶奶觉得,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不上学更没有出路。
她表示不管有多辛苦,她和老伴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供孙子上学。
韦奶奶私下告诉记者,父母离异给当时年幼的孙子带来了不小的心灵创伤,每每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疼爱、陪伴,浩浩的心里就会难受,孩子长年以来苦恼又孤独。二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常常以此来鼓励与安慰孩子,让他好好学习、学会坚强、有所作为。
采访过后,记者随即联系了我市慈善总会,帮助他们一家询问是否能申请慈善助学。丹阳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谢建明表示,浩浩的情况基本符合慈善总会对贫困家庭高中阶段学生救助的相关条件,如果他本人的中考分数达到了吕叔湘中学高中录取的分数线,那么他可以申请宏志班的助学;如果上其他中学,比如五中、六中、珥陵中学、丹阳中等专业学校等,那么市慈善总会每学年还可以为他提供助学金两千元。(菀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