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求助
近日,市民汤保江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称他28年前向一位同事借了3元钱,可他找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这位同事,希望本报能够帮他找人,他想当面感谢这位同事。
◆记者调查
随后,记者来到了我市华都锦城小区,见到了求助人汤先生。汤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5岁,之前在我市丹师附小(今正则小学前身)内的校办工厂上班,当时一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他和他老婆的肩上,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1988年,到了种山芋的时候,可汤先生家却拿不出买山芋苗的钱。无奈之下,他只好到处借钱,在了解他的情况后,同事马仙琴很爽快地借给汤先生3元钱。当时我们在厂里上班,工资虽然一个月有20多元钱,可是要抚养一大家子人,很少有人有闲钱借给别人,当时马仙琴应该是24岁左右,也要养弟弟妹妹,她能借给我这三块钱,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感激。”汤先生回忆道。
随后,汤先生拿着这三块钱买了山芋苗。“当年的山芋长势非常好,又大又甜,我们一家7口人的口粮就解决了,能吃上一顿饱饭,我们当时感到非常开心。”汤先生说道。可当汤先生准备还钱给马仙琴的时候,她却不见了踪影。汤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当时我从家里做完农活后来厂里上班,听人家说马仙琴结婚了,嫁在开发区上甸村(音)的一户人家,之后就再也没有来厂里上过班,我也去开发区找过,由于不知道上甸村(音)在哪里,所以也没能找到马仙琴。”
之后,汤先生到了浙江从商,渐渐地,生活越来越富裕,当年马仙琴借给他3元钱的事一直让他感激不已。汤先生说: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借给我钱,而且她知道我家庭很困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钱还上,她在结婚前也没有找我要钱,这让我非常感动。这3元钱的意义已经不仅是几块钱了,而是她当年在困难的时候对我的帮助和信任。”
近几年,汤先生从浙江来到丹阳,更激起了他对当年借给他钱的同事的感激之情。回丹阳这几年,他又陆续去开发区找,可是依旧杳无音信,所以他希望借助本报,能够找到当年的这位好同事,能让他有个机会当面谢谢她。
热心读者如果有马仙琴的消息,可以和汤保江联系:15751623801。
(庄东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