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这是常人都会做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记者联系上儿童医院的护士陈华时,这是她口中说的最多的语句。据知情者爆料,本月1日下午,吕城小学附近突然有老人落水,救上来后没有呼吸,路过的一位护士通过心肺复苏救了该名老人。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在儿童医院联系上了这名护士。救人的“天使”名叫陈华,对于救人的行为她直言,只是做了常人都会做的事,况且自己还是一名医护人员,施救更是义不容辞。
9日上午,记者在市儿童医院儿科三病区见到了护士陈华。今年38岁的她个头高挑,性格爽朗,做事时麻利干练,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据她回忆,1号下午,她刚好在吕城中心小学西边的河附近,突然听见河对岸有人在大声喊叫,刚开始,陈华以为是有人在吵架,可是等她绕到河对岸才发现,原来是有人落水了。落水的是一名老人,由于老人块头大,虽然已经从水中被抓住,但是就是上不了岸,见此情景,陈华赶紧过去帮忙,一起把老人抬到了岸上。
刚上岸时,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周围群众在打完120后也束手无策,议论纷纷都觉得老人没希望了。陈华二话没说,立刻上前做了心肺复苏,在她一下又一下的按压下,老人开始有了微弱的呼吸,此时急救车已到,她和其他人一起把老人抬上了车并跟随到了吕城医院,看到老人接上了氧气才安心离开。陈华告诉记者,当时情况紧急且不知道老人落水有多长时间,虽然大家都想施救,但无奈于在场大部分不会急救技能,一群人只能干等着救护车的到来,这时候,自己不上前更待何时?
最令陈华遗憾的是,虽然老人在吕城医院恢复良好,但出院后病情恶化,没过几天最终还是逝世了。陈华猜测,可能当时落水时间太长,河里漂浮着大量细菌微生物还有脏乱的浮萍等等,才导致了这个结果。事后,老人的儿子打到了陈华的姓名、地址,给她送上了一面锦旗,再三感谢陈华当时的“出手相救”。
对陈华来说,施救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举动。作为一名在儿童医院工作十几年的老护士,一丝不苟、乐于助人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陈华的同事告诉记者,陈华平日里就是个热心肠,新来的护士有什么不懂的、不会的,她都主动帮她们;大家私下里有什么难处,陈华也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陈华表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她会义无反顾地这么做。
(石庆华 蒋玉)
采访手札
采访中,陈华向记者诉说了救人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在场群众想上前帮忙不少,束手无策的更多。她告诉记者,前不久,吕城也有一个小孩不幸落水,救上来后旁人也是只能干等急救车来,苦于不会做任何急救措施,最终,这个小孩半路不幸死亡。此次救人时,类似情景再现,令陈华既着急又无奈:“要是市民都懂一些急救措施就好了。”陈华的所思所想,也引起了记者的反思,的确,日常生活中,除了医护工作者,会急救措施的人少之又少,等真正要派上用场时,方知为时已晚。
和以前“不敢救”相比,越来越多深度报道倾向于“不会救”,在众多调查采访中,诸多市民也表示不是不敢救,是怕由于自己救援不当反而出现坏的结果。看来,全民急救知识普及与实际演练“任重而道远”啊,此方面不妨借鉴下国外教育与经验,从娃娃抓起,打小加强培养教育孩子自救、救人的方法,至少等以后面临紧急情况时,也可大大提高自我保护与保护他人的可能性。(蒋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