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一贫如洗 他急盼好心人“帮一帮”(图)


        
    眭祥国夜里总要起来几次看看老伴。 

  从平坦的大道到崎岖的小路,从高耸的楼房到低矮的屋宅,跟着电话中声音的指引,看着眼前的景象愈加萧条,8日晚19点,记者在七转八拐后终于找到了位于开发区晓星村的眭秀珍家中。虽然对眭秀珍的“家境困难”早有了心里准备,可当看到夜幕下明显破败于别家的屋子时,心里还是难免一声叹息。
  眭祥国打开了西侧平房内并不大亮的日光灯,引着记者走了进去。由于没有纱窗、纱门,满屋子里都是乱撞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眭祥国收拾出了两张矮凳,又不知从哪翻出了一根蚊香,点着后放在了脚边,有些窘迫地招呼记者坐下,眭祥国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不了解的“高血糖”,发妻一病就33年
  回忆老伴最开始病的时候,年近古稀的眭祥国掩不住一脸的懊悔。“哎,那时候不懂,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老伴查出来血糖高了,那就吃药住院,平稳了就回家,根本没有定期复查、持续治疗的概念。”眭秀珍最初的治疗,一直都重复着“身体不舒服、入院检查、血糖超标、集中治疗、血糖稳定、出院回家”的循环。然而,让一家人料想不到的是,在这样时断时续地治疗中,眭秀珍的病越拖越重。
  “在丹阳医院看着不见效后,我又带着秀珍去了镇江的康复医院。一开始药物也能控制她的血糖,可是几次之后又没了效果。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又带着她去了南京鼓楼医院,在那里,秀珍被诊断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眭祥国说,一餐一针的胰岛素并没有让眭秀珍一直“稳定”,偶发的身体状况还是让她成了医院的常客。“每次看秀珍身体不舒服了,我就要带她去医院。有一次检查时,她的血糖已经高得测不到数值了,而后大半个月治疗下来,还是不稳定。”为了确保血糖平稳,医生经斟酌商讨,决定将眭秀珍的胰岛素剂量由一天三针改为一天四针。幸运的是,一天四针的胰岛素剂量最终稳控了眭秀珍的血糖数值,但她每年仍需入院几次。
  老伴这一病竟持续了33年。“三十多年,我们都老了,孩子也大了。虽然我不恼不怨,可这病终究也是拖累一家人。”为了给眭秀珍治病,眭祥国只能没日没夜地做工挣钱,既顾不上一人住院的妻子,也顾不了年幼上学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实在不允许,眭祥国的儿子14岁就辍学打工贴补家用了。

    久侍也成“医”,他为老伴“争”来光明
  眭秀珍自得病后便一直修养在家,而她的生病开销和一家三口的生活负担就压在了眭祥国和年幼的儿子身上。“一开始儿子年纪还小,能做的事有限,挣的钱也不多。而我全凭手艺挣钱,帮人家皮鞋厂做手工活,一双皮鞋能挣一块五毛。”眭祥国努力把每分钱花到最实处。“秀珍一开始打的是‘中性’胰岛素,在丹阳要卖到二十多块钱一支,但有熟人告诉我说徐州一家药店只要十九块五。我问到了详细地址后,就写信过去,写明原因并且说我要长期购买,最终人家同意了我邮购的请求。”眭祥国说,一直到2013年,他都是从徐州邮购胰岛素,虽然过程繁琐,但十几年算下来,也节省了不少开支。
  天天和“医药”打交道,天天张罗妻子吃药、打针,眭祥国说,自己都快成半个医生了。“每次陪她去医院,医生用什么药,药效是什么,剂量用多少,我都会留意。这不仅是为了更放心,也是想着平时有什么需要自己也能懂一些应应急。”有一次,眭秀珍的腿突然间疼痛难忍,只能依靠双手捶打才能稍缓。在入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后,眭秀珍腿部的疼痛仍不见起色,甚至影响到了行走。“因为长期住院我们也负担不起,后来只能回家。我就琢磨了一下医生的用药,决定自己在家给她治治看。”进城买药、买用具,回家找医生挂水,一个月后,眭秀珍的腿竟真的复原了。“十多年前的一天,秀珍突然说眼睛不舒服,然后我就看到她的眼底出血了。虽然其他人都说这个很正常,糖尿病人眼睛总会不好,但我总觉得不能放任她这样。”在眭祥国的坚持下,眭秀珍在镇江康复医院接受了6次激光治疗。“如果我不坚持,恐怕那时候她的眼睛就瞎了。”

    “没躲开”的尿毒症,老两口踏上“透析”路
  上天给予他们这一家的磨难没有结束。2013年下半年,眭秀珍再次入院治疗,这一次医生更换了她晚上那支胰岛素针剂。没过多久,眭秀珍的眼睛随着病情加重变得越来越差,最后完全看不见了。2014年春节前夕,眭秀珍因全身水肿再次入院,多日治疗无果后,医生告知眭祥国:眭秀珍确诊为尿毒症,而透析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
  尽管医生建议眭秀珍每周接受三次透析治疗,但由于经济条件是在有限,眭祥国只能将妻子的透析次数降为一周两次。“老伴是去年四月正式开始做透析的,每周三、周六去二院做。”由于一次透析的过程需要五个小时左右,因此无论天气条件如何,每周三和周六,眭祥国都要5点左右便起床。“我先起床做早饭,然后服侍老伴起来,吃过早饭后,我就骑电动车带着她去二院。路上需要40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再花5个小时左右透析,一般我们都要过了中午十二点才能到家。”眭祥国说,由于路程太远,每次到了医院他都需要找固定的地方给电动车充电,不然根本不够回家。
  “从前,我进城买药或是挂水用具,都是骑自行车。但是自从老伴要去透析后,我就买了辆电动车。虽然这个开销对我们来说很大,可却是省不了的。”眭祥国说,从家里到二院,来来回回的路走了一年多,虽然个中辛苦实在非常人可以忍受,可他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每走一次都是在为老伴续命。”



    一贫如洗的现状,老伴活下去是最大安慰
  眭秀珍生病33年,眭祥国守了她33年。“一些关系好的或是熟悉人,也都好心劝过我,让我不要钻死角,花这么多钱这么长时间收着她。可是,我怎么可能放弃呢?不管怎么苦怎么难,总要走下去啊。”在眭秀珍没有生病的时候,眭祥国和妻子是远近闻名的恩爱夫妻,从不红脸呛声;即使后来眭秀珍生病性情大变,眭祥国还是坚持处处忍让妻子。
  “儿子儿媳长期在外打工,孙子又离家读书,家中只有我们两个,总要扶持着过的。”眭祥国告诉记者,由于妻子病了这么多年,家里早就一贫如洗了,还欠下了近20万元的外债。“自从她眼睛完全看不见了又需要透析,我只能彻底歇在家里照顾她。儿子儿媳虽然定期有钱送回来,可他们在外也要生活,又要负担孙子上学,没办法的时候我们只能借。”早年为了给妻子四处看病,眭祥国问亲友借的钱就有十来万,自从去年透析以来,问别人借的钱越来越多。“老伴一年光透析的费用就需要5万块,再加上她常年不断的高血压药、胃药以及胰岛素针剂等药品,一年6、7万块钱总少不了。如今我们老两口每月全靠她580元的残疾补助过活,看病费用除了儿子负担就只能靠借。”
    在平房中间的小矮桌上,记者看到了老两口当天的晚饭,只有一碗四季豆和一碗海带汤。四季豆是地里种的,海带是前段时间买了剩下的。没办法,为了省钱给老伴看病,只能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还好我养了几只鸡,偶尔也能给她吃点蛋补一补。”这些年过得确实很难,可是看着老伴能活着陪在自己身边,他也安慰了、满足了。如今,眭祥国最大的愿望,就是还有好心人能帮一帮他,让他的老伴继续活下去。
  (尹媛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