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考试焦虑有办法!

  本报讯 市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李医师昨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接诊了多名高考生,这些考生绝大多数表现为紧张焦虑、情绪波动、失眠。“前两天,有个孩子来做心理咨询,说自己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还伴有胸闷心慌、多汗头晕、周身酸痛,吃饭没胃口等问题。他怕自己上了考场也这样,问这该怎么办。”医生分析,这类考生正处于“焦虑状态”,每天学习到很晚可越看书越心慌,还想着回避考试,参加了模拟考后情况更严重了。医生表示,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若是过度的焦虑,这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必须排解焦虑情绪,告诉自己紧张、焦虑是正常反应,转移负面情绪的注意力;多做呼吸放松训练;做几节广播操或哼几首歌,也可以和同学聊些开心事儿;把视线集中在教室某点凝视1分钟左右,排除杂念稳定情绪。李医师特别提醒,大考将近,敏感家长也跟着考生紧张,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他建议,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考生和家长都要学会自我放松。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耿振美昨在接受采访认为,化解高考焦虑应首先调整对考试片面的认知。1.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升学,把考试作为检验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方式。考试是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一种挑战。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一张文凭,就算考试失败,也不要灰心。2.家长和学校对于考生的期望值不易过高,不能有超越现实的强求。3.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输得起,不要过分要面子。耿老师还介绍了考前心理放松三方法四技巧。
  三方法1.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提升自信:每天给自己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比如说搞清楚哪些知识点,做完哪些作业,让你觉得今天没有白过,有一种充实的感觉。2.科学的饮食起居:注意劳逸结合,有规律地作息,加强体育锻炼,有意识地放松情绪,避免饮酒、浓茶、咖啡等易使人兴奋的饮品。3.合理的目标:焦虑常常是由于目标过高无法达到引起的,容易考试焦虑的人通常都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过高,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目标,就可以减轻紧张感。
  四技巧:1.深呼吸:当怯场,出现心慌、冒汗时,可以尝试在座位上做深呼吸,方法是闭目坐在椅子上,吸气时要缓慢,直到吸不进气为止,然后,更缓慢地向外呼气,一般需要3~5次,有时间的话,做3个回合效果更佳。深呼吸可以调解心律,使心律趋于正常,改善脑供氧,使头脑保持清醒,有利于智力的正常发挥。2.自我暗示:不同的暗示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句话说:想什么就是什么,积极的暗示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考生应该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碰到问题能够处理好,另外有些自我暗示效果既简便又有效,当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可以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答卷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
  当心灰意懒想放弃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3.想象法:如果出现不良情绪,可以试着用想象法来鼓励自己或者减缓紧张状态。如可以回忆自己过去取得好成绩的情景,去体验那时的情感以帮助自己建立和恢复自信心。4.另外运动锻炼、学会转移注意力、听听音乐也能帮助放松情绪,在自己紧张、心慌、坐立不安、心烦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放松情绪。
  (红娟 也平 溢真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