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护道工到一线治超员,今年57岁的丰锁贞已经与公路打了36年的交道。36年间,他无数次紧盯违规车辆,丝毫不敢懈怠,也曾多次在家庭与工作中徘徊,最终选择坚守岗位……如今的丰锁贞已是我市公路管理处安全总务科副科长,即使身处管理层,身上也并未卸下担子,他表示:我是从基层来的,只要基层需要我,我肯定义不容辞。”
日夜坚守不懈怠
上世纪80年代,丰锁贞到丹阳公路管理处当上了一名养护道工。说起刚刚从事养护道工工作的时候,老丰笑着说,1980年的养护道工其实就是个“扫马路”的:脏、累、苦。80年代的道路,不像现在这么通畅、干净,那时的道路狭小,而且灰尘多,在路边上工作,每天回到家里都是灰头灰脸的。有人幽默地形容他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再看是公路段的”,的确,这就是当时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之后,老丰调到了养路费征稽工作岗位,简而言之,就是负责向来往车辆征收养路费。每天天刚蒙蒙亮,老丰和同事一行就出门了,在红绿灯处,老丰会打手势示意车辆靠边停车,收缴养路费。虽然大部分驾驶员会配合老丰的工作,但也有少数蛮横不交的情况。好几次,一些驾驶员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油门一踩就溜了,碰到这种情况,老丰和同事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要说最辛苦的那段时光,就是做一线治超员。老丰告诉记者,他1995年调到一线治超员的岗位上。从此,他的作息时间就颠倒了,每天凌晨12点就要去路上执勤,白天除了要巡查乱停乱摆的摊点,还要处理晚上查获的违章车辆,一天基本只睡四五个小时。一次凌晨一点,老丰扣了一辆严重超载的货车,由于种种手续和证件问题,老丰一直处理到第二天中午才得以睡觉休息,连续多年的日夜混乱作息,使老丰患上了心脏房颤病,他在丹阳、上海、南京先后做过四次手术。
2012年,老丰刚在南京做完手术20多天,因单位人手少,还没来得及好好休养,他立马主动请缨,赶到路上执法去了。
执法铁面也柔情
在执法中铁面无私,这是老丰的工作守则,但是偶尔也有“打破”的时候。有一次,老丰拦下了一辆超载的卡车,得知要缴纳1000元的罚款,驾驶员夫妻俩顿时怔住了,驾驶员妻子哭着告诉老丰,这批货物得按期运送过去,要是逾期他们就要承担损失,可是,他们身上带的钱不够缴纳罚款,她恳请老丰网开一面。“你们的情况我很同情,但是我没有减免费用的权力。”了解到对方的实际困难后,老丰告诉对方,减免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可以帮忙垫上一部分,于是,老丰主动帮他们垫了钱,让这对夫妻俩能够及早送达货物。
如此坚守一线工作,家里如何照顾?老丰坦言,自己对家人十分愧疚,尤其是对去世的老父亲。2005年,老丰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一次,父亲不小心走失在外,家人打电话询问老丰能否一起出去寻找,可是老丰看着手上没做完的工作,并没有立刻前去,抽不开身的他只好拜托哥哥寻找父亲。最终,还是110警车把走丢的老父亲送回了家。“只要是自己经手的违章车辆,我们是无法交给旁人处理的,必须从一而终。”说着说着,老丰的情绪低落了下来,他告诉记者,作为儿子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父亲。
如今身为安全总务科副科长,老丰仍然闲不下来。单位车辆的修理和加油、食堂用餐、值班、电器安全等诸多琐碎的小事,都是老丰管辖的范围。用老丰的话说,别看现在的职务听起来是坐办公室的,实际上,自己还是要到基层忙活。正因如此,老丰仿佛找到了多年前做路政员的干劲——每天早上9点10分,他都会和同事一起检查食堂卫生;每个月,他还要检查用电安全和灭火器是否过期……“只要有工作干,我就很知足。”老丰乐呵呵地说,只要自己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
(沙俊 蒋玉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