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一被许多人认同的“常理”却让吕城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很不赞同”!“我们敬老院可是有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对所有老人都很孝顺!”对于这位公认的“孝子”,院里的数十位老人交口称赞。问起缘由,老人们争相告知:每天都要亲自问候过每一个老人,几十年都一样!”对于我们这些老的、弱的、病的、残的,他从来都是大事小事都张罗,特别细心。”不管是吃喝,还是拉撒,他也不嫌弃我们行动慢或是不干净,能亲自动手的绝不吩咐其他人。”无论是哪个脾气大或性子急的老人家,他总归是好性子的柔声细语,没人不服他!”——他就是吕城镇敬老院的院长周栋梁。对于旁人眼中枯燥乏味、劳心劳力的这个职务,他已经做了二十九年,现在也依然在岗,并坚持日日“奔劳”在每个老人身边。
1 迎难而上——为敬老院“求”来门和围墙
1983年的时候,我们吕城村第一届村委会改选,周栋梁就被推选为村主任了。”回忆起当时的选举情况,作为参与者的吕城村村民周大爷记忆犹新。“栋梁当时的得票可高了,因为大伙儿都觉得这个小伙子既聪明能干,又肯吃苦,所以都觉得他能把村子管理好、带领好。”周大爷说,周栋梁的确没有让村民们失望,上任后不怕苦不怕累,什么事都是走在第一个,村里人越来越信服他。然而,正是由于周栋梁的优秀突出,在“村主任”岗位上的第三年,他就被一纸调令派任至别处了。“1986年,为了让孤寡老人有安身之处颐养天年,吕城镇成立了敬老院,而他也被镇政府调到了院里做院长。”周栋梁坦白地说,当时自己也不过才35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所以他很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把这份“天天与老人打交道”的工作做好。我自己年纪还轻,父母也没有到了必须依靠我照料的年纪,所以我既没经验,也没信心。但是,思前想后了几番,我还是决定试一试,说不定自己能战胜这个‘不可知’的困难呢!”
做了决定,周栋梁很快便到了岗。只是,当他真正看到敬老院的“模样”时,便彻底傻眼了。
“你都想不到这个敬老院条件有多差,全院所有资产就是十几间毛坯房,而且连围墙和大门都没有!”回忆第一次站在院里的情景,周栋梁说不后悔、不慌乱那还真是吹牛了,只是“无措懊恼”了一会儿,他又坦然了。到都到这儿了,想反悔肯定是不行了。
至于前路嘛,底子已经这么差了,我肯定能越做越好。”为给自己打气,周栋梁开始一点点明确“拾掇”敬老院的步骤。张罗好院里的基本“内务”。第二年,周栋梁开始琢磨为敬老院建围墙和大门。资金不够,我就上各单位去‘化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少都要让人家给‘救济’我一点。”不知道跑了多少个单位、企业,周栋梁“求爷爷”、拜奶奶”的方式最终为敬老院募集到了3万元资金。在他的“抠”、省”之下,敬老院不仅建起了围墙、大门,还额外盖起了一间门卫室,而这让院里的老人更安了心。
2 事必躬亲——他既当“儿子”又当“保姆”
虽然是“一院之长”,可是周栋梁却并不只是“领导者”和“决策者”。绝大多数的时候,他也只是一线工作人员中的一个。不论是喂饭穿衣等日常生活料理,还是伺候大小便等脏活累活,周栋梁总是最积极主动且热心服务的一位。“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一位来自西市村的姓李的老人家,患了老年痴呆,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脾气还异常古怪,一般人都近不了他的身。”敬老院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虽然是这么一位“难伺候的主”,却被周栋梁料理得舒舒服服。“这位老人家谁都不要,只要周院长,吃饭、穿衣,还是有大小便,都要周院长陪着、伺候着。因为意识经常不清楚,往往周院长只走开一会儿,老人家就能把衣服上、身上都沾上大小便,而这时候的清理工作也只能周院长亲自去做。”这位“老员工”说,除了对特殊老人的悉心照料,周栋梁更是会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照顾好院里所有老人。“在敬老院还没条件装空调的时候,遇到特别热的盛夏,周院长总是带头给每位老人放上凉水降温且还按时给他们擦身子散热。”在敬老院收存的记事簿上,随手一翻看,都是关于周栋梁的“小事”。2006年下半年,院里有位老人突发急病,周栋梁连夜把老人送到丹阳医院抢救,由于施救及时,老人生命无碍;2007年,周栋梁被评为市十大孝子,并获奖金500元,他自己一分未留,全部用来给老人们购买吃的和用的;2013年,院内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杨姓老人,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独自溜出院外,周栋梁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四处奔波寻找,终于在一周后在常州把老人找到,老人家属专门制作了一面题为“关爱老人无私奉献”的锦旗答谢……“周院长人好心好,比别人家的亲儿子都要好!在院里,他就是我们所有老人的好儿子啊!”院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张生培虽然耳朵几乎听不见,可只要别人用纸笔问他周栋梁好不好,他每次都是竖起大拇指、高着嗓子赞不绝口。
3 心无旁骛——他的退休标准是“做不动了”
从设施简陋,初进院的老人不足十位,到设施齐全,在院老人最多达八十多人,虽然旁人对周栋梁的辛劳付出多能料想到一二,但没有人知道他抱着何种心态甘愿在“老人堆”中“耗”完了青春年华。不用怀疑,我也有过很苦很累很想放弃的时候,也曾想过自己难道真要在敬老院做到退休?可是,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过来了,所有老人们反馈给我的真心对待和肯定,变成了让我支撑至今的最大动力。”周栋梁为老人们付出了所有,而老人们也将其视如己出,即使物质上没有丝毫可以“回报”,可他们却用精神上的感激呵护让周栋梁倍觉温暖。
“按理说,大前年时我就该‘退休’了,因为年纪到了。不过,后来出了点‘小状况’,我就又留了下来。”周栋梁口中的“小状况”,便是敬老院老人的“集体挽留”。
2012年,年满60周岁的周栋梁到了退休的年龄,敬老院的老人们得知了不久后他便要“回家”的消息,竟自发地互相搀扶着去了镇政府,希望能多留周栋梁一些时日,他们离不开他。望着一群眼眶湿润、言辞恳切的老人,相关领导答应试着问问周栋梁的意见。“后来镇政府领导找我谈话了,告诉了我当时的场景,我确实又震撼又感动,于是便决定留下来继续干。”周栋梁说,这一次的“留下”,他给自己定了个“退休标准”,就是“做不动了就回家”,而这一坚持至今又是3年。
“老周是对敬老院着了魔了。”一位熟识周栋梁的朋友如此描述他。“他其实自己身体并不好,去年心脏还动了手术,放了三个支架。可身体一恢复又立马回敬老院了。我们都劝他,敬老院又不是离了你就转不了,可他却说,自己待在那儿心里才能踏实。”从青丝到白发,从青年到老年,周栋梁的青春赤忱都奉献给了敬老院,而所有熟悉、关心他的亲友,也被感化地由“力劝”变为“支持”。周栋梁说,自己最为欣慰的,是源于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越来越多,吕城敬老院在软件“富足”的基础上“硬件”也步步升级。如今,老人们的房间不仅有空调、电视,还有太阳能淋浴;而院内则是小桥流水,绿草如茵;此外,娱乐室、消防安全设施等也一应俱全。(赵理章 尹媛 文/摄)
大爱坚守30年
信念、梦想,我们可以保持、坚守3年,但30年却没有任何人有自信去保证“毫无变数”。吕城镇敬老院院长周栋梁,就默默地在这个旁人看来既枯燥又辛苦的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
没有高薪资,没有好福利,有的只是为老人们费心费力、周到照料。无可非议,周栋梁的这种坚守是伟大的。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坚守了近30年呢?“老人们需要我,我可以做自己熟悉、乐意的事去满足他们,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周栋梁的话朴实无华,可却也发人深省。确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之举,确实不是朝夕一念间便可做到的。小岗位彰显大爱,平凡奉献是最美。周栋梁的点滴积累、日月坚守,终于谱成了一曲大爱之歌。而对于未能达其境界的我们,或许尽力做好点滴身边事,举手而为行小善举,也能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引发情感上的大爱共鸣。(尹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