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行车记录仪挺抢手,原先店里的存货已经卖完了,现在又定出去了10台。”小袁汽车美容装潢店的店员小刘向记者介绍说,行车记录仪是司机自己后期安装的一台记录功能的机器,一般装在后视镜附近,主要是用摄像头记录下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她告诉记者,定出去的价位每台在1000元以下,每天前来询问的顾客也不少,小刘表示,应该是前段时间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的影响,给不少车主提了个醒。”记者在店里发现,大多数汽车内已经装上了行车记录仪,特别是新车。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车是去年初才买的,购车时他就把行车记录仪连同倒车影像、导航等一起装上了,“现在这个算标配了,谁也不想自己的车被碰瓷或者发生事故时说不清。”张先生表示,有了行车记录仪后驾车上路更放心了。
相关链接
行车记录仪并不是“黑匣子”
不少人将行车记录仪称为汽车的“黑匣子”,其实,如今热卖的行车记录仪实际是影像记录器而非事故数据记录器,只能记录行车过程中的影像,不能记录车辆行驶数据,无法为事故分析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在国外,真正的汽车黑匣子名叫“CAREDR”,即事故数据记录器。EDR能够实时记录车辆行驶速度、运行状况,甚至可以记录下驾驶员何时踩下了刹车、发生碰撞时的速度、转向角度甚至是安全带的锁扣处于“锁定”还是“解锁”的状态,在遏止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经逐渐接受将EDR资料作为事故再现的来源可靠的经验证据。
行车记录仪的录像,能否成为法律依据?
购买行车记录仪,市民们最关心的可能是,是否能作为视频证据提供依据。网上有许多人认为,行车记录仪录下的视频影像可能没办法百分百还原事实真相,难以作为呈堂证供。
其实,交警在判定车祸责任时,是可以根据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作为认定事故的。比如2014年6月,浦口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的浦口交警大队就根据行车记录仪提供的线索,最终掌握了有效证据,抓获肇事司机。
不过,行车记录仪在工作状态时会因分割视频记录造成“丢秒”,视频录像也很容易进行编辑。因此,行车记录仪的录像只是一种认定事故的依据和线索。
发生事故后,司机应该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现场情况。
(蒋玉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