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是今年的立夏节气,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加上昼长夜短,此时人的作息规律不能再一成不变。中医建议,立夏养生需静养护心、晚睡早起。
立夏养心需戒躁戒怒5月的气温升高得很快,很多人会在这个时节感觉到“燥热”和“烦闷”。由于气温骤升,而出现这种心情烦躁的状况,医学上称为“气温骤升综合征”。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人们会感到烦躁不安,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中医表示,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专家表示,立夏后,要切忌大喜大悲,尽量保持精神安静、心志安闲。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宜清淡,多吃苦菜类蔬菜天气转热,食欲也会有所下降。专家表示,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除要少吃油腻外,可多吃一些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食物具有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但是,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故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夏季的到来使得不少市民开始大量食用冰食,不过,过多的凉食或冷饮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尤其是西瓜,在这个季节还不适宜吃很多,特别是从冰箱里取出的西瓜,应该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再吃。大量过冷食物会造成肠胃血管骤然收缩,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肠胃痉挛、腹痛、腹泻、消化道吸收障碍等症状。
夏打盹,作息遵从“子午觉”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此时人们应顺应节气变化,开始晚睡早醒。由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较冬季有了缩短,不少人总出现打盹现象。对此,应增加午睡习惯,因为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有了午觉补充,人的体力就会有所恢复。
其实,在夏季最需要重视的便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午睡。中医建议,一般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此外,夏日午休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休。
(菀滢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