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住丹北镇埤城西丰村的张杏芳来说,眼前的日子既不幸又幸运:不幸的是,她得了白血病,必须与病魔进行抗争,但幸运的是,在她身边有这么多温暖好心的人,他们一起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日前,记者跟随我市慈善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将8000元救助善款送到了张杏芳手中,希望能够再尽一份力,让她感受到来自社会八方的最大温暖。
张杏芳今年52岁,原本和丈夫在同一家工厂一起打工赚钱养家,然而前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让她再也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还记得是前年过年之前的事情,她偶感身体没有力气,发烧流鼻涕,我们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在当地卫生院检查之后也说跟感冒有关,可过了有半个月仍不见有好转,我们就寻思着去丹阳看看。”张杏芳的丈夫告诉记者,到丹阳检查后,医生说张杏芳有严重性贫血,家里人都不敢大意,可张杏芳感觉身体好一些就嚷着要去上班,直到大年初一,张杏芳突然四肢无力,迈不开腿走路,家人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到大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的是白血病。
白血病,对于一个普通打工家庭而言实在是不敢想象和难以面对的“重病”。当时看到检查报告的一瞬间,一家人都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住院、化疗、手术都是不小的数目。住在医院里,总能看到我老公背对着我偷偷地抹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若不是真的难,他那么坚强的人是不会轻易落泪的。”除了家人的百般艰难让张杏芳感到无比的压力外,看到病房内一个个病友的逝去也让她感到生活的无望。“现在想想,人生真的是变幻无常。跟我一个病房的三个病友,昨天还在病房里一同治疗,隔天就去世了,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渐渐地,我脑子里常常闪现出不想治疗的念头。”张杏芳向老公透露了这个念头,遭到其严词拒绝。他告诉妻子,流泪就是因为看到她在医院受苦心疼,但是病一定得治,就算再难再苦也要坚持。身上插满管子,做化疗时痛苦的神情,每每想到她在医院里受苦我就会心疼地流下眼泪,实在是舍不得她,毕竟夫妻这么多年了……”回想起张杏芳在医院化疗的那段日子,张杏芳的丈夫哽咽了,他告诉记者,一家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努力着,而医院也几乎成了他们的家。去年整整一年,我们都住在医院里,长则五十多天,短则也要二十多天,她住院我们就在医院里陪着,她出院我们就回家照顾她,医院里关于白血病的病房几乎都被我们住遍了,那段时间觉得日子特别难熬,但是为了她,我们甘愿受苦。”另一方面,医生们也在竭尽全力为她寻找合适的骨髓移植配对。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张杏芳。医生们找到合适的骨髓,随即准备为她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手术。据了解,该手术的成功率比一般骨髓移植要高很多,且不是每个白血病患者都能接受自体骨髓移植的,所以张杏芳在得知自己能够做手术并且成功率极高时,开心得好几天没睡好觉。张杏芳告诉记者,自体移植手术进行得十分完美,而且术后的八次化疗也很顺利,现如今她已经回到家中休养。
这场重病花费了张杏芳一家人近80万元的医药费,当中不乏向亲戚朋友的借款,也不乏身边邻居好心人的爱心捐赠。已经工作的女儿也会利用工作倒班的时间照顾我;我弟弟总是‘唠叨’,说只要有他一口吃的,就有我一口吃的……这些话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张杏芳还告诉记者,休息在家时,好心的邻居们不仅帮忙打理田里的农活,还会帮他们“加餐”,家里烧了什么好吃的都会拿一些来跟张杏芳一家“分享”。除此之外,张杏芳所在西丰村的几个企业老总都对她很是照顾,常去看望她不说,还给过三次慰问金。
在亲人及身边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张杏芳的身体状况已经一天比一天好转,现在每个月需要1000元左右的药物作为后续的巩固治疗。因还有巨额债款需要一家人去慢慢偿还,其丈夫已经回到厂里上班。白天工作,晚上和闲暇的时间就用来照顾张杏芳,基本做到了照顾妻子和工作两不误。“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将早饭、午饭都弄好后去上班,因为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所以要到傍晚5点才能到家,回来之后一直忙到7点半才能吃饭,虽然家里生活的担子都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知道,肩上的担子再重,那也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而且我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们一定会越过越好。”与此,张杏芳用了“感谢”两个字来回应丈夫对自己的这份深情:感谢他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细心呵护,感谢他去年一年对我的陪伴照顾,如果不是他,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走下去。”爱创造奇迹。张杏芳之所以能够转危为安,之所以有望开始全新的生活,正是因为她有家人的爱,有亲戚朋友的爱,有来自社会的爱。相信这样的爱会给她更多的动力去迎接全新的未来。
(葛堡烨菀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