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式立夏

  本报讯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而从今日3时53分起,立夏”便来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从立夏到小满这个节气,不管是种旱田、水田,还是蔬菜等农作物,都正是时候。而过了这个节气,再播种有些农作物,就要耽误农时了,等到秋天收获时,不是果实没有成熟,就是造成大量减产。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但并不等于说夏天到了。如果按照气候学的标准,连续5天气温超过22℃,就真是到了夏季。立夏前后,只有华南、华东等部分区域进入了花红柳绿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地区,此时还正值春季,气温根本达不到立夏的标准。

  立夏习俗:称重、吃蛋
  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扎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蒋玉)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