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车站社区崦东村的蔡师傅向记者反映,他们村出了位人尽皆知的好儿媳王丽(化名)。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疾病和脑梗中风的公公束锁坤,王丽在两年前辞去了工作,将全部精力花在了照顾公公上。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如今,束锁坤的身体状况已逐渐有了好转。让同村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位“痴”公公虽说早已“六亲不认”,可他却一直将儿媳妇唤作“毛主席”。
为了照顾公公儿媳辞去工作
“来,张嘴吃饭啊。”我,我要喝白粥。”好,明天给你烧白粥。今天吃黑米粥啊……”时值中午,上班回来的王丽照例来到了公公的床前,喂老人家吃饭,而床上的束锁坤则不时地发出孩子般的笑声。当记者指着王丽问老人认不认识时,老人激动地重复着,毛主席,她是毛主席。”两年前,束锁坤突发脑梗,不久便因中风而导致了瘫痪。这对王丽和丈夫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我公公早前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在医院里有些好转后才被我们接回了家,没想到紧接着又中风了。”王丽表示,公公刚刚生病住院那会儿,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我丈夫的工作是三班倒,经常要上中班和夜班,几乎没什么休息,而公公住院期间就只能是我去陪夜了。”王丽表示,为了照顾公公,
她考虑再三后辞去了工作,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公公上。
“有一次,公公生病住院,连续十个晚上都是我在陪。十天下来,我真想睡上个几天几夜。”王丽说,公公有精神疾病,挂水的时候总喜欢乱挥手,不停地动,而她也只能在一旁仔细看着,生怕公公出现差池。一个晚上下来,她常常眯上五分钟就会醒过来看看公公的情况,休息全靠那不间断的打盹。
保姆不“给力”儿媳更“卖力”
公公出院后,考虑到妻子的劳累,在丈夫的坚持下,家里请来了一位保姆帮着照顾公公。不过,这却并没能缓解王丽的压力。“我们请的保姆根本没能悉心照料老人家,照顾老人的粗活累活还是得我来做。”王丽表示,一段时间下来,夫妻俩发现,钱花了不少,但自己却并没有觉得轻松。权衡再三,王丽辞退了保姆。单凭一己之力照顾起了卧床不起的公公。
回想起最艰苦的那段日子,王丽表示,公公中风在床,大小便失禁,加之精神不清醒,经常将房间里弄得乱七八糟,臭气熏天,而她每天都要给公公擦拭身体,喂其吃喝,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清洗床单被褥,打扫房间。为了让老人住得舒心,王丽每天都要清洗公公的衣物。那段时间,村里人经常看到她忍着恶臭在清洗。
两年多以来,王丽对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而公公的身体也在王丽的照顾下渐渐好转,甚至可以下床走动了。“我公公的精神还是老样子,谁都不认识,但她却总喊我‘毛主席’,我想这也许是他生病前一直很崇拜毛主席的缘故吧。”眼见公公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王丽再次找了份工作。“家里经济全靠我丈夫一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前段时间我朋友帮我介绍了一份仓管的工作。”王丽表示,自己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虽说赚得少,但让她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公公,能做到两不耽误,而王丽也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马骏 潘莹婷)
议新闻
尽孝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丽悉心照顾公公的事情被全村引以为傲,但在王丽看来,这却是做子女的分内之事。不愿张扬的她更是在采访结束后希望记者用化名处理。王丽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做父母的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那做孩子的也应该将心比心,好好照顾父母。
当今社会,年轻人要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上竞争激烈,市场上物价飞涨……做子女的更多的是从父母那里索取而非给予。对此,父母们却无一不表示理解,而子女也越发觉得理所应当,在索取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一尽孝道。笔者认为,与其在父母生前对尽孝“锱铢必较”,在其生后对其葬礼大操大办,不如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对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陪伴,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复着上演。(马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