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周末,孩子们更快乐了!

核心提示: 12日下午,市民陈斌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一组“九宫格”照片,记录了他和孩子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周末假期。这些照片中,每一张都是他和孩子在一起愉快玩耍的场景。c陈

近日,不少家长晒出了“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的周末生活。有的家长觉得大人和孩子都轻松了不少;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现在的周末生活更充实了;还有的家长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发现了孩子更多的闪光点——

“双减”后的周末,孩子们更快乐了!

本报记者 马骏

12日下午,市民陈斌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一组“九宫格”照片,记录了他和孩子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周末假期。这些照片中,每一张都是他和孩子在一起愉快玩耍的场景。“以往周末时间,我都是送孩子去上补习班,孩子愁眉苦脸,我心里也不好受。现在没了补习班,我带着孩子痛快地玩了两天,孩子开心极了,我也轻松了很多。我想,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吧。”陈斌说。

记者注意到,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不少家长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亲子周末。虽然内容上五花八门,但这些照片中,孩子们无一例外的都是笑容满面。

“周五我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都完成了。以往双休日,我有一天半的时间都得去上补习班。这个双休日,我好好放松了一下,感觉太棒了。”李睿是一名八年级学生,他说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是他上初中以来最轻松的周末。李睿告诉记者,往后,爸妈也许会为他报周末的兴趣班,学一门他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技能。

“以后的双休日,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刚上七年级的刘伟欣喜不已,以前,他的双休日都被数学、英语补习挤得满满当当,这看似在起跑线上的抢跑并没有给他带来学习上的轻松,反倒是让本该享受童年乐趣的他身心疲惫。“我们原来觉得,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孩子的周末过得更充实。可从结果来看,孩子只是累而已,补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刘伟的爸爸说,“上周末,我带着孩子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游览过程中,我们父子俩一直在交流,孩子对那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我答应他,以后有空会经常带他去这些地方参观,孩子高兴极了。”

同样开心的还有四年级学生张悦,上周末她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乡下,为外婆家安装楼梯扶手。以往,她的周末都是被各种培训班填满,上周末,她陪爸爸妈妈配眼镜,一起去乡下外婆家,回城后全家还到餐厅吃了一顿大餐。“实在太开心了,也很有成就感。”张悦说。她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周末有了更多亲子互动的时间,家庭氛围更加和谐了,让孩子帮忙做些事,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接下来,张悦的妈妈还打算带着她一起去做义工,这让张悦十分期待。“以往的周末,我都是盯着她写作业,动不动还会吵起来,那个时候真是一看到她就来气。”张悦的妈妈说,“上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安装楼梯扶手,我发现她肯吃苦,做事不仅积极,还很有想法和主见,这在以往倒是被我忽视了。”

此外,“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回归正常的社区生活,不同年龄的孩子聚到一起,在相互沟通、协作中收获成长和快乐。上周末,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中学生刘浩轩不用去补课,却有了新的收获。在与邻居小伙伴玩耍时,刘浩轩发现楼上的一位哥哥数学成绩优秀,这位大哥哥不仅指导他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借给他笔记,这让刘浩轩对学好数学有了信心。“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周末两天几乎都是和同一个小区的孩子一起玩耍,有大孩子,有小孩子。”刘浩轩的爸爸说,“看到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我觉得比那些培训班要好得多。”

不再赶场奔波接送孩子“补课”,家长们觉得,双休日的节奏放慢了。业内人士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特别是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中,需要“共事”和“共情”,很多家长不会“共事”,只会督促孩子“你作业做完了吗?”“双减”政策落地后,父母在双休日需要有意识地陪孩子“共事”,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点。相比原先只是简单地奔波接送,现在作为父母而言其实“挑战”更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珍惜亲子相处的时光。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