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核心提示: 七月流火,曲阿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迸发着勃勃生机;火龙果、水蜜桃等瓜果鲜翠欲滴,农户们采收繁忙;生态观光园内花海似锦,游人如织;水稻正处分蘖盛期,萌发着全年的丰收希望。

奏响乡村振兴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圆梦全面小康 启航崭新征程”系列报道之六

图为延陵镇九里村农民新居。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郡玉

七月流火,曲阿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上迸发着勃勃生机;火龙果、水蜜桃等瓜果鲜翠欲滴,农户们采收繁忙;生态观光园内花海似锦,游人如织;水稻正处分蘖盛期,萌发着全年的丰收希望。

“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了我市的各个角落,全市人民砥砺前行、乘势而上,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曲,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农村美  绿水青山入画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水泥路户户通,厕所干净卫生,村庄美丽整洁……走进延陵镇西庄湖村,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环绕,村道整洁,水塘清澈,清新的空气和色彩斑斓的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经过全面整治,村里的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清了,路宽了,环境美了,心情也跟着好了。”说起村庄近年来的巨变,村民贡贶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面子”,该村还因地制宜发展稻鸭共作、生态稻米及休闲民宿、农耕体验等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并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元功能和价值,大做“里子”文章。

“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开发区建山村;“中国传统村落”延陵镇九里村、柳茹村;“江苏省传统村落”访仙镇萧家村……穿梭于我市的乡村深处,村落民居错落有致,农民百姓劲头十足,美丽乡村的精气神在我们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年来,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我市的农村人居环境开启了“美颜”模式。截至2020年,全市12个镇(区、街道)166个行政村2816个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建成4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村生活污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一体化整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丹阳模式”,美丽宜居已经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鲜明标识。

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下,丹阳的一个个村庄正在开启一场场幸福蝶变。

农民富  创业创新添活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发展,带着技术、资本、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池春水”。

“我从小就深知农民在传统农业种植上的种种不易,因此立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用于实践,让农民成为有盼头的职业。”恒青生态园的负责人毛丹年仅37岁,高校毕业的他在农业上可谓是敢闯敢做的“创客”,流转了100亩土地施展自己的农业梦想,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传统种田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现在要科学种田,才能占有市场。”“现代特色农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离开了这一点,发展只能取得短期效益。”……无数农人的创业故事,汇聚成我市创业创新的时代图景,他们为农田注入了“新生活力”。

司徒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珥陵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皇塘食用菌现代产业园……这些地方都成了这些“创客”们逐梦筑梦的“孵化地”。

放眼“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大踏步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路,这也是奋斗者的幸福之路。

产业兴  项目招引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半枝莲是我们主要种植的品种,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半枝莲一年可以收割3茬。”延陵镇柳茹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邱道泉说,基地每年收入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

近几年来,柳茹村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办法,通过持续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优质农业之路,蹚出了一条以中药材种植为特色的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司徒屯甸的茶产业、杏虎村的水蜜桃、丹北建山的花卉苗木……当前,我市已形成“一村一所”“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立足于区位、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推动产业特色化,以产业兴旺支撑乡村振兴幸福路。

在推进产业兴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方面,我市还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产业活力。五年来,全市上下积极搭建平台,不仅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还着力扶持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录入农业农村部系统的家庭农场(含种粮大户)有1956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476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69家。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业转型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围绕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我市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全市168个行政村和各企业的基本情况。通过举办“稻米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多种形式的村企对接交流活动,在村企之间构建起密切沟通和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结对联建全市77个经济薄弱村,激活村级发展动能。全市共完成村企联建签约项目137个,总投资金额达30.1亿元,联建覆盖率达88.39%。

人才旺  风劲扬帆再出发

人才聚,发展才有底气。为充分发挥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用,2019年5月以来,我市从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中选派了76名“乡村振兴领航员”充实到乡村发展一线,与77名“第一书记”协同互补、并肩作战,实现全市145个行政村、8个涉农社区党组织全覆盖,为基层党组织配齐“参谋”“助手”,强化驻村人才支撑。

“引航”吴塘阔步康庄道的“领航员”戈光华;深扎村野,绘好中仙“乡村振兴图”的“领航员”施夕花;沉下身子,为河北村振兴找准路子的“领航员”束永学……像他们一样,全市76名“领航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业热情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干出了扎实业绩:筹集资金近1.2亿元,推动103个项目有序落地;带头走访群众3000余户,调处矛盾纠纷230余起。

“十三五”期间,聚焦农业现代化推进,我市还着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农业人才,其中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镇江市“金山英才”人才12人、丹阳市“丹凤朝阳”人才16人,累计资助1300余万元。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这片土地正不断释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蕴含的能量和伟力。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