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成一股绳 攥紧拳头干

核心提示: 2020注定不平凡,2021必将更精彩!市委书记黄春年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说,2021年是“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重要节点,更是建党100周年,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义。

人民重托,责任如山。昨天,出席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的258名政协委员满怀信心陆续步入会场,共赴盛会。他们带着使命和思考而来,带着人民群众的心声和重托而来,带着对丹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真知灼见而来……

拧成一股绳 攥紧拳头干

——政协委员围绕“产业强市、家园建设、民生共享”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中。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郡玉 尹媛 旦平 丽萍

2020注定不平凡,2021必将更精彩!市委书记黄春年在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说,2021年是“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重要节点,更是建党100周年,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义。站在全新的起跑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众智、汇聚合力,快步急行、务实苦干,在产业强市赛道上跑出“丹阳节奏”,在美丽家园建设上展现“丹阳风采”,在民生共享答卷上提升“丹阳温度”……精练的话语,激荡在每一位委员的心中。大会现场,掌声响起。这掌声,是信心,更蕴含着坚定的力量……

当下,丹阳该以怎样的状态和干劲开启新征程?黄书记的讲话发出强烈的信号:新时代时不我待,需要全体丹阳人以“起跑就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同心同向,凝聚强大向心力;同频共振,多方合作“拧成一股绳,攥紧拳头干”;同轴运转,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用“快步急行、务实苦干”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在昨天下午的小组讨论中,政协委员纷纷进入“角色”,聚焦黄书记提出的凝聚众智、汇聚合力,围绕“产业强市、家园建设、民生共享”分享感悟、共谋良策、同话发展。

产业速度让城市“跑起来”

一个项目就是一面镜子。自经济发展加速键启动以来,我市各地在政策端“发力”,在落实中“给力”,在服务中“聚力”,全力以“复”抢项目、盯项目、备项目。比学赶超、争先抢先之下,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在这里凝聚、升腾。

“黄春年书记讲话中提到,发展是丹阳的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最强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紧盯转型升级主线不松劲,进一步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提升传统产业质态。”市政协委员、丹阳港奇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贺烈对此提出“关于注重培养本土小微企业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他表示,本土企业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能与外来客商同等享受各类政策、企业存在用地难、融资难等各类问题。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关心本土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搭建融资、信息平台,从而使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遍布各镇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眼镜产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如何改变技术、市场在外,代工、加工在内的窘境,加快镜企转型升级?

工业组政协委员、明月眼镜集团总裁谢公兴对此十分感慨,他表示,此次疫情不仅使依赖出口的大部分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暴露了我们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意识不够的问题,因此要抓住内循环的机遇,以转型升级丰富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逐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但“用工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市各大企业,工业组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谢丰羽提出要齐心协力化解“用工难”的提案,她表示,“用工难”问题在传统制造业中尤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我市不仅要为企业开展定制化的人才、用工招引服务,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优势,更要完善人才留丹的政策,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让年轻的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住,夯实产业强市的“硬核支撑”。

家园和谐让城市“美起来”

“黄书记在会上提出,今年我市要在美丽家园建设上展现‘丹阳风采’。我觉得,在城市中有个规模景区将十分契合这一目标。”市政协常委、城管局信访室主任吴文俊直言,立足我市既有现状,科学整合万善公园、海会寺旅游资源,打造丹阳“海会云集·万善同归”规模景区,不失为一个可行之举。

据吴文俊介绍,万善公园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原占地面积约130亩(含原博物馆),园内核心建筑是明崇祯年间“万善塔”。2014年我市对万善公园扩建,改造后公园面积达190余亩。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会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近年来经修整新建,截至2020年底土建基本完工,一座占地80余亩的大型寺院建筑群已经呈现出来。“海会寺与万善公园整体面积达270余亩,如果科学有效整合,打造成规模景区,将进一步助力我市城市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吴文俊说,海会寺与万善公园的融合无须大拆大建、大改大变,可从整体风格统一、细处有机整合入手,柔和打造协调一致的规模景区。

“要带着人文情怀保护好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让城市更具现代感、更有丹阳味。”黄书记的这句话说到了市政协常委、市规划展示馆馆长王婷的心坎里。

她说:“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肌理,三吕故居、九里季子庙、柳茹古街、张家大院等历史建筑近两年经过不同程度的打造,都成了网红打卡地,在厚植历史记忆的同时也繁荣了地方经济。而西门大街这片浓缩丹阳历史记忆最多的街区,数十年来,拆与不拆?怎么拆?拆到哪里?准备怎么改?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王婷建议西门大街片区改造要融入“少拆多改注重传承”“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和“以用促保活化建筑”的原则,在改造过程中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建新为辅,深化片区城市设计,让历史建筑能用起来、活起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丹阳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汤军表示,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与未来。“据统计,我市目前共设置了充电桩站点27个,交流充电桩67个,直流充电桩101个,而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700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汤军说,公用充电桩数量不够、利用率不高、部分小区物业对私家车位安装充电桩设置障碍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我市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他建议,要坚持规划引领,在对目标客户群众的运行规律、充电停放地点及时间等各方面情况作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充电基础设施的分布式布点,同时针对充电桩停车位被燃油汽车占停的现象,出台相应的处理办法,提高充电桩的使用率,让城市出行更绿色。

民生热力让城市“暖起来”

作为“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的落地实践,市政协委员、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所长臧梅荣与委员周宇静、赵秀芳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市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提案。

“多层建筑安装电梯是一项民生工程,可解决住户特别是年老体弱住户上下楼不便的问题,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的有效举措。”他们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许多城市陆续开展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上级及周边城市也有一些可鉴经验,而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一些多层住宅住户一直十分关注加装电梯问题,并多次呼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我们希望市级层面能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尽快启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在做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尽早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要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简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审批手续;要加强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特别是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帮助业主协调加装电梯的相关工作。”

市政协委员、市国际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郝璐提出了“关于南门大街交通改造提升”的提案。

“南门大街是新民中路与西环路连接的主要通道,地处八佰伴商圈,该片区居民人数众多,每天从此路通过的车辆不计其数。但是此路段路面狭窄,尤其是开泰路、南门大街路段之间几处‘咽喉’卡住道路,往来车辆时常被堵,特别是在上下班、上下学时段,南门大街道路拥堵,秩序混乱,并且中间还有一座开泰桥更是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郝璐说,南门大街路段经常有私家车辆停在路边,造成几个地方成为道路的“最狭窄处”,无法会车,一旦双方无法相让,就极易造成严重堵车。针对现场调研实情,郝璐围绕“将南门大街道路中间的花坛移除”“将南门大街改为单行道”“加强非机动车管控”等方面提出建议。“南门大街道路中间有花坛,此处道路本身就比较狭窄,此花坛严重阻碍车辆通行,建议此花坛应当挪移或者拆除。同时,如果将道路改为单行道,或将从根本上解决出行拥堵问题。此外,还要对两侧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加强管控。”

“黄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全体政协委员要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市政协委员、界牌镇党委副书记眭强说,2020年界牌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制度有效推进了界牌镇金帝商贸城内道路硬化、绿化、环境改造工程和推进界牌新村自来水网改造工程,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把讲话要求落实到具体履职实践中,多出推动之力、多谋落实之策。

思想在深化,共识在凝聚……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美丽建设到民生保障,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谈发展、话民生,一个个提案,一场场讨论,反映的是社情民意,彰显的是责任担当。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曲阿大地草木蔓发,万象更新。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