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与丹阳

核心提示: 陆羽(约733-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唐代茶学家。他以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尊为“茶圣”,誉为“茶仙”,祀为“茶神”。

明代《陆羽烹茶图》

蒋国清

陆羽(约733-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唐代茶学家。他以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尊为“茶圣”,誉为“茶仙”,祀为“茶神”。

陆羽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法师在西湖边拾得,并抱回寺中收养。从小在寺中长大的陆羽,不但学会了识字,还学会了烹茶事务。十二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寺,进入一个戏班学戏。陆羽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幽默机智,擅演丑角,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的出众表演,十分欣赏其才能和抱负,当即赠予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火门山隐儒邹夫子门下受业。天宝十一年(752年),著名诗人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五年(756年),陆羽在崔国辅帮助下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事。同年六月,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玄宗逃往四川。中原士人多避乱江南。二十四岁的陆羽愤作《四悲诗》,加入难民队伍逃亡,过江流落至太湖流域的吴兴(今湖州)、无锡等地,这才让陆羽与太湖流域的丹阳结下了不解之缘。

结交丹阳挚友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丹阳籍诗人皇甫冉。皇甫冉,丹阳皇甫庄人(今属导墅镇),比陆羽大十七岁,状元出身,当世名士,大历十才子之一,是一位多才多艺、怜才重友之士。

皇甫冉是陆羽初来江南结交的第一位挚友,两人一见如故。陆羽在皇甫冉寓所逗留期间,经常到周边县市茶山考察,皇甫冉也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皇甫冉写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记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皇甫冉的弟弟皇甫曾,与皇甫冉并称为“二皇甫”,也是当时享有盛誉的著名诗人。受哥哥影响,皇甫曾也与陆羽结为至交。皇甫曾有《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这是皇甫曾远赴江西上饶探访陆羽时所作,可见两人友情至深。贞元二十年(804年)冬,七十二岁的陆羽卒于湖州。已归居丹阳的皇甫曾有《哭陆处士》诗云:“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

陆羽与丹阳籍著名宰相诗人权德舆也是“忘年之交”。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年),陆羽离开湖州,来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隐居,两年后又移居洪州(今南昌),期间与权德舆相识并结下友情。贞元四年(788年)春,权德舆为56岁的陆羽送行时深情写下了《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一诗:“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去佳句多,枫江接云梦。”

陆羽寓居丹阳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二十七岁的陆羽离开他寄居的升州(今南京)栖霞寺,选择润州丹阳县(今丹阳市)作为旅居地,开启为期一年多的丹阳旅居生活。

从过江避乱开始,这一年是陆羽来到江南的第四个年头。陆羽寓居丹阳可能是受到了好友皇甫兄弟的鼓励与关照。他在丹阳运河畔,选择距云阳古驿不远处的“鱼竿村”建造寓所居住。期间,他除了遍访丹阳的山川寺观外,还游历周边扬州、镇江等地,考察长江两岸名山大川、古刹茶园,品鉴井泉、比较水质。陆羽的《水品》中记载,当时考察内容包括了:丹阳观音寺水、扬州大明寺水、镇江金山扬子江南零水等名泉佳水。

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离别丹阳,隐居太湖南岸的湖州山间。

皎然丹阳寻访

陆羽24岁过江那年结识了53岁的皎然大师,两人情深意厚,一僧一俗,成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704-785年),湖州人,字清昼,俗姓谢,是南朝杰出文学家谢灵运十世孙。他精通佛典,又博涉经史诸子,文章清丽,尤善习于诗。皎然共作有28首茶诗,其中寻访、送别、聚会等与陆羽有关的达12首。

陆羽寓居丹阳期间,皎然十分想念,只好专程来到丹阳访问。由于陆羽忙于外出考察,这种不期造访多数会吃闭门羹,这颇令皎然感到惆怅。皎然在《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一诗中描写了这样的寻访: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

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

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

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

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

诗中“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成为千古名句。在一个秋末冬初之日,皎然从外地来丹寻访陆羽,可苦候一日,仍不见这位云游山水的“远客”归来,只好围绕这座“茶仙”小院,欣赏一下四周景物。“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述说了皎然寻友不遇又思盼友人的惆怅心情。

丹阳筹写《茶经》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他遍访天下名茶、遍品天下名水,早就决心写一部关于茶的著作。寓居丹阳后,他常驾一叶扁舟,造访山寺,考察丹阳周边的茶园,研制“茶道二十四器”,并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作一一记录留存,为著述《茶经》准备丰富的经验与素材。

唐上元初年(760年),陆羽离开丹阳隐居湖州苕溪,闭门撰写《茶经》。期间只见他常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山野,深入村舍,觅泉采茶,品水评茶,或吟诗诵经,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唐建中元年(780年),陆羽在朋友帮助下,呕心沥血数十载,终于完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著述。

品评玉乳泉水

陆羽寓居丹阳期间,曾多次拜访位于丹阳城北郊的惠山观音寺,并品尝位于观音寺大殿前著名的玉乳泉水。观音寺初建于西晋太康年间,规模宏大。寺后有座读书楼,是其挚友皇甫兄弟俩当年读书治学之处。玉乳泉,晋太元时凿,由于是好友家乡的名胜,陆羽对丹阳观音寺及玉乳泉早就耳熟能详,因而来此拜访更感熟悉与亲切。

陆羽对各地名泉好水有着独特的鉴赏能力。他认为好茶应配甘泉,香茗才更淳美。自二十四岁渡江离家后,陆羽对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并进行鉴别比较。陆羽在《茶经》中向品茶人推荐了天下二十名泉,其中就包括了丹阳观音寺玉乳泉,虽仅列第十一位,但也属名泉上品。而与陆羽同时代的另两位茶道专家张又新与刘伯刍,则将丹阳玉乳泉评为“天下第四泉”。

避乱丹阳延陵

唐宝应元年(762年)秋,浙东台州发生袁晁兵乱,并蔓延至湖州。三十岁的陆羽只得离开湖州,移居茅山脚下的延陵县避乱。这里交通闭塞,犹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避乱的好去处。陆羽的好友刘长卿写有《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诗:“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处处逃姓名,无名亦是闲。”诗中李延陵为延陵县令李挚。

重访丹阳探友

唐大历五年(770年)春,38岁的陆羽重访丹阳,探望在家乡养病的挚友皇甫冉。两人相聚十多日后,陆羽再赴越州(今浙江绍兴)谒鲍防,皇甫冉抱病写《送陆鸿渐赴越》诗并序相赠。

诗序云:“君子自数百里访予羁病,牵力迎门,握手心喜,宜涉旬日始至焉。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馀兴未尽,告云遐征。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进可以自荐求试,退可以闲居保和。君子所行,盖不在此。尚书郎鲍侯,知子爱子者,将推食解衣以拯其极,讲德游艺以凌其深,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吾是以无闲,劝其晨装,同赋送远客一绝。”诗云:“行随新树深,梦隔重江远。迢递风日间,苍茫洲渚晚。”

皇甫冉的这首送行诗《序》,写得文词清丽,情深意切,娓婉动人。挚友来访给病中的皇甫冉带来了欢乐,当时他羸弱的身体连开门都觉得吃力,可是好友重逢,顿觉精神振奋,喜悦无比。皇甫冉短短二十言的《送远客》,则集中体现了一个“情”字,颇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意境。当陆羽所乘的一叶孤舟渐渐消逝在那烟波浩渺的苍茫天际时,皇甫冉仍贮立于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次分别最终成为他俩的永别,皇甫冉不久就在家乡病逝了。

岁月沧桑,“茶圣”陆羽寓居丹阳距今已过去了一千二百六十多年,当年的寓居地“鱼竿村”已不知所踪,但古运河遗迹还在,云阳古驿及观音寺遗址犹存,陆羽当年品鉴过的玉乳泉也保存尚好……这些都是千年古城丹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是丹阳永久的乡愁记忆。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