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书

核心提示: 我从没把母亲和书联系起来。

■毛琴芳

我从没把母亲和书联系起来。

母亲是小学没毕业的文化,按她的说法,即使是上着学的那几年也都是烧好了早饭去学校,到了半上午时间又赶回家做午饭,下午更没空去学校的节奏。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几乎可以跟不识字这仨字划等号,并且,在多次让她学写自己的名字后,似乎更证实了我的感觉是对的。

直到有一天——

那一天,午饭后,我陪着孩子在书房写作业,忽觉客厅里异常安静,我以为母亲在沙发上睡着了,这秋天的午后还是有些凉意的,便准备回房间拿床毯子给她盖起来。起身推开书房的门,却见母亲正端坐在沙发上,走近了才发现她拿着《童年》那本小书在看,这是早段时间我买给孩子看的口袋版高尔基的三部曲。她正在认真地看着,并且在缓慢而轻声地念着。我轻声一笑:“妈,你看得清上面的字吗?”因为我看到母亲拿书的手臂很明显地朝前伸长着,这是一种眼睛老花的表现。“是看不太清楚,帮我把抽屉里的老花镜拿来。”母亲抬起头朝着我,指了指右手边的桌子。

我拿着眼镜走过去,递给她,又笑道:“有不会的字问我啊。”母亲羞涩地一笑,戴上眼镜继续读起来,是的,是读出声音的读:“外、祖、父、刚、把、手、指、套、进、顶、针……”我坐在她身边,轻声地提醒着她读得不太准或者不会读的字。她听得很认真,学得也很认真。我不由地感慨万分,拿出手机给她拍了几张随拍。

我轻轻地起身,再次走进书房,给正在写作业的孩子看了照片,照片里的母亲低着头,左手拿着书,右手食指指在小书的页面上,嘴张着,微皱的眉头,显出颇有研究的意味来。孩子先是惊讶,然后立刻起身去客厅一看究竟了。

我愣愣地坐在书房,不由地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我得到的第一本书便是全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是母亲上街买来的。那套书一共有五本,全是黑色封面。干完农活、吃饭之余,母亲都会让我读给她听,感兴趣的地方还拿过书去细细地欣赏——那书是有插图的,那时我以为母亲是对插图感兴趣。

原来,我一直都会错意了,我一直以为母亲因为不怎么认识字对书肯定没兴趣,现在想起来,完全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想起母亲对我买书一直的慷慨大方;想起母亲对我课本始终保持的好奇感;想起母亲对我用旧的书的细心收藏;又想到如今的母亲,她花白头发戴着眼镜伸着手臂,点着汉字的读书劲头。这些关于母亲的点滴间,流露的何尝又不是对书的渴望呢?

母亲,其实,一直是爱读书的。

等孩子再回来,她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外婆把其他两本中的《大学》也看完了,刚才她还跟我讲了《童年》里的主人公可怜的身世故事呢。好厉害的,不怎么认字竟然可以这么有耐心看书,并且还能说出来。”

重新坐在书桌前的孩子依旧在若有所思地嘀咕道:“看来,真的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客厅里,我的母亲正在翻开第三本书,这本书名叫《母亲》。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