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变电商村 脱贫致富家家好

核心提示: “我们村原来也是靠种植五谷杂粮来维持基本生活……去年我们全村电商销售额超过5亿元!”谈到张埝村的变化,张埝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沈锁全越说越起劲儿。

本报记者 旦平 通讯员 皇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我们村原来也是靠种植五谷杂粮来维持基本生活……去年我们全村电商销售额超过5亿元!”谈到张埝村的变化,张埝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沈锁全越说越起劲儿。

变化是从2013年开始的。那一年,张埝村的“邻居”白兔村,经由互联网“上线”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吸睛招财的“金兔”,当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亿元。

“我们比他们还要先做,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他们跟我们都是同样的产业,怎么他们先行一步了?”

“我们基础也不错,需要好好整合一下。”

……

那年,刚刚脱掉“贫困村”帽子的张埝村开展了一次村级致富的大讨论。会上,各位党员、群众代表一致认为要抢抓电商发展机遇,鼓励引导更多群众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发家致富。张埝村妇女主任、分管电商业务的汪静告诉记者,从那年开始,皇塘镇政府联合村里积极带领张埝村的群众到“邻居”白兔村学习“取经”。刚开始不熟悉淘宝的规则,村民们的淘宝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村里又聘请专业人士指导大家开店,进行电商培训,从开淘宝网店到生产、销售,都时时关注。

“我以前是在常州做一些电脑周边产品的,2012年我看到村里开了网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加上家里也需要人照顾,我就回来了。”被称为张埝村电商能人的于海波,就是在这波电商浪潮中返乡创业的青年之一。

“刚开始没经验、没资金,确实很艰难。”于海波回忆起创业往事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去银行贷了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我们这才接到了第一单生意,然后客户越积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今年35岁的于海波与妻子曹芳依托村党委的支持和皇塘镇政府为电商企业在资金、场地、公司注册、电商知识培训等方面提供的优厚便利条件,他们的淘宝店铺逐步发展壮大,公司也从单纯的供货商变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性的服饰公司。2019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8个。

于海波的“小天鹅”长大了,村里也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小天鹅”正欲展翅高飞。

霞琪内衣如今算是张埝村优质电商企业的代表之一,也是早早尝到电商“红利”的企业之一。“2011年,半年时间我们便做了将近500多万元的销售,把我们老总‘吓’了一跳。”公司电商部负责人王雄说,一开始,老总并不相信电商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只是半兼着做做,但数据出来后,老总坚定了公司大力发展电商业务的想法。2011年,霞琪内衣初入电商门,组建了仅有1名客服人员和1名发货人员的电商服务团队;如今,霞琪内衣包括客服人员、发货人员以及平台设计维护人员在内的电商服务团队已有30余人。而与之适应的,是霞琪内衣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从“初触网”时的每日1万余元到当前稳定的20余万元。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张埝村村民和企业开起了网店,走上了致富路。沈锁全又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大家把淘宝店越开越好,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在村党委带领下,张埝村多年来投入20多万元修缮路面、投入10多万元修补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解决物流运输难题;开设电商宣传专栏,多渠道引导、激励、帮助、支持广大村民投身电商,积极为创业者们缓解资金压力。

一台戏想要唱得好,不仅需要设施完备的“舞台”,更需要“领唱人”。为此,张埝村实施了党员与电商能人“双培养”工程,把电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电商能人,促进党员与电商能人的双向带动作用,达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目的。

以前,张埝村的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老无所养、幼无所教成了村里的大问题。随着“电商村”的名头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年轻人“凤还巢”,在家门口求发展。

企业发展壮大后,又不断反哺村里。沈锁全告诉记者,这几年张埝村的企业家热心村里公益事业,村里投入近80万元在近8.6公里的主干道安装400盏路灯,其中大部分的钱是企业自主募捐;张埝村的企业家们捐赠了近70万元的慈善捐助款,专款用于慰问村里五保户、困难户,每年还对贫困户进行多次集体慰问。

企业倾情助善,张埝村乐善行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电商不但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促进了社会和谐:年轻夫妇开网店在线上工作,挣了钱就孝敬老人;老人们帮忙打理包裹在线下工作,还可以腾出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家人都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人富裕,家和美,“电商村”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