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不断,消费受累

核心提示: “在吗,帮我投个票!”点击亲友发来的链接,想进入投票通道却发现先要关注公众号;逛完商超打算从车库驱车离开,不关注公众号竟无法继续缴费操作……就在日常生活场景里一次次的扫码中,手机“订阅号”列表越变越长。

本报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

“在吗,帮我投个票!”点击亲友发来的链接,想进入投票通道却发现先要关注公众号;逛完商超打算从车库驱车离开,不关注公众号竟无法继续缴费操作……就在日常生活场景里一次次的扫码中,手机“订阅号”列表越变越长。

现在,我们去餐厅点餐、住宿打折或是付款买单时,往往会遇到需要关注商家公众号才能进行操作的情况,而不少商家对此表示是为了节省时间、方便消费者才设置的。但细想,原本只需简单步骤就能完成的事,现在却强制消费者通过关注公众号来解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于那些并不愿意关注公众号或年纪偏大不会操作的消费者来说,又该如何?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利益作祟。一部分商家想通过消费者的关注来多些人气,达到既有流量又能吸金的目的。但是,这样不顾消费者自身感受的做法,不仅容易引起反感,更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如今,互联网消费已深入到大众生活的各个场景,在我们日常出行、购物等方面带来巨大便利。商家想要积攒人气、留住顾客,首先应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然后再去积极拓展支付渠道,同时要注意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切勿将线下支付“一竿子打死”。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并及时规范违法违规行为,让网络消费保持安全、便捷。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