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三)

本报评论员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聚力突破重大项目,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热潮。这是市委发出的发展动员令,更是丹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丹阳产业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然而,项目招引乏力、缺乏大项目支撑却成为近年来掣肘丹阳发展的“短腿”。眼看着大项目、好项目“擦肩而过”,丹阳人着急了。奋起直追下,去年实现了4个超30亿元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今年以来,尽管因疫情原因,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但全市上下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不动摇、“项目兴市”的步伐不停歇。6月产业强市“三集中”月活动中,全市集中开工和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502亿元。投资5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国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投资3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标龙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顺利开工,全市上下紧张快干、大抓项目的激情涌动,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后劲。当前,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全面夺取“双胜利”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必须牢牢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增强项目谋划、招引和实施的能力,做大全市项目的大盘子,打通丹阳发展的“源头活水”。

要树立大局意识,精力再聚焦,驶入项目推进“快车道”。项目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大项目、好项目的“压舱石”“领头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要健全市领导挂钩推进机制,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成“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的浓厚氛围。要以亿元以上项目入库数量、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具体指标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月度推进、定期观摩、督查考核等制度体系,压茬推进项目落地。

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力再精准,拿出项目招引“实举措”。项目是发展的底盘,招商引资是发展的动力源。要时刻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聚焦发展、民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三区三园”空间规划、产业规划,谋划一批带动性强、辐射性大的优质项目。通过建立项目信息集中流转机制、提升重点地区招商密度、培育专业招商队伍等实招、硬招,在招引龙头型企业、基地型项目上实现突破。

要强化服务意识,资源再集聚,提升项目保障“真功夫”。项目能否落地见效,最终看的是服务和营商环境。要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事流程,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实打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快审批、更优服务;要集中力量和资源,打好服务“组合拳”,提升保障“含金量”,做到土地资源向产业集聚,金融资源向产业导入,政策资源向产业倾斜,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项目突破之路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大项目、好项目更不是敲锣打鼓、喊喊口号就能吸引来的。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强化“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的导向意识,保持争分夺秒的危机感,以加速跑的状态抓项目、抓产业,以扑下身子实干的姿态抓推进、抓落实,不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热潮,为丹阳转型升级、争先进位注入澎湃力量!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