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茹村竟有四个朝代的老建筑

核心提示: 宋朝的贡氏宗祠、柳茹古巷道;元朝的友于堂;明朝的王公祠;清朝的眭氏节孝坊……走进延陵镇柳茹村,一股浓浓的古村氛围便吸引着人们,因为这个小小的村落里竟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老建筑。

QQ图片20200716095936

王公祠

QQ图片20200716095953

贡氏宗祠

QQ图片20200716095905

友于堂

QQ图片20200716100006

节孝坊

本报记者 李潇 通讯员 周玲

宋朝的贡氏宗祠、柳茹古巷道;元朝的友于堂;明朝的王公祠;清朝的眭氏节孝坊……走进延陵镇柳茹村,一股浓浓的古村氛围便吸引着人们,因为这个小小的村落里竟有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老建筑。

柳茹村位于我市南门外,是一座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村。记者走访该村后得知,根据民国版《贡氏宗谱》和《岳氏宗谱》等文献记载,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风波亭后,其好友、秣陵关总镇贡祖文为保护忠良后裔,冒死救下岳飞第三子岳霖,辞官隐居今柳茹村。岳飞案平反昭雪后,南宋朝廷授予贡祖文“旌表忠义”匾额,以表彰其“救孤”之功,可以确认,柳茹村距今已有873年的历史,如此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在丹阳并不多见。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柳茹村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古村落,村内巷道错落有致,各个道口都有拱形圈门,可以随时关闭,其中两个圈门上还建有7米高的更楼,分别为“涵春楼”和“聚秀楼”,在更楼上可以居高临下放哨。村里原有古井13口,形成了“九圈十三井”的城堡村庄格局,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村中圈门和更楼都被拆除,古井栏也所剩无几,但是柳茹村的老街巷格局依旧。

柳茹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物古迹众多。一个村上有四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柳茹明代王公祠建筑式样别具一格;清代节孝牌坊雕刻工艺精湛;明代“元忠公书屋”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抗战时期,陈毅率领新四军在柳茹村开展过抗日救亡运动,并与地方军民在贡氏宗祠内合影,始建于宋朝的贡氏宗祠因此既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茹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贡氏宗祠,堂号名曰“萃涣堂”,始建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由五世祖志信公发起建于南庵,后经历史沿革,经历几次破坏和重新修葺至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18世孙西桥公首倡其议,将南庵祠搬迁到柳茹村北爱樨公奉献之圃地,重建而成,前后历经800多年沧桑。贡氏宗祠也是镇江周边地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宗祠之一,是一座珍贵的无声历史文物。贡氏宗祠经历长时间的历史变迁,有所损坏,经多方努力,于2003年5月进行修缮。

村内的柳茹古巷道始建于宋代,主要用于群众生产生活交通用途。以往,古巷道两旁豆腐店、理发店、小酒店、小吃店、小百货店、药店、布店等各种小店林立,很是热闹。

友于堂建于元大德六年(1303年),元大德九年(1306年)由贡文宝之子贡子仁办成《远山书房》,用作办学所用,明、清、民国从柳茹走出去的许多名人,都曾就读于此,办学历史近700年。

王公祠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3年),是为颂扬明朝丹阳知县王志道,当时老百姓集资建造的。据了解,明天启年间,丹阳南乡遭受蝗灾,时任丹阳知县的王志道,坐镇柳茹村,身先士卒,指挥发动当地百姓,歼灭蝗虫,确保了当年的庄稼成长。他这样体察民情,赢得了百姓的好评,为他建造了生祠。

而位于柳茹古巷道的眭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是为了表彰贡荫三妻眭氏,故而称之为眭氏节孝坊。节孝坊是镇江周边地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贞洁牌坊之一,是一座珍贵的石刻无声历史文物。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一村拥有四个朝代的古建筑,让柳茹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近年来成为了我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