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共场所再度要求“佩戴口罩”

核心提示: 不少市民发现,我市部分公共场所门前再次出现了防控疫情的工作人员,消费者需佩戴好口罩方能进入,这一及时的变化获得了市民们的认同。不过,有市民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口罩成为了“入场券”,进入之后,一些人很快便摘掉了口罩。

疫情防控不能松懈

部分公共场所再度要求“佩戴口罩”

本报讯(记者 马骏)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出现疫情反弹,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也给各地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近日,不少市民发现,我市部分公共场所门前再次出现了防控疫情的工作人员,消费者需佩戴好口罩方能进入,这一及时的变化获得了市民们的认同。不过,有市民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口罩成为了“入场券”,进入之后,一些人很快便摘掉了口罩。

近日,记者来到欧尚超市南环路店。在位于二楼的超市门口,记者看到了两三名店员正在提醒入场的消费者佩戴口罩并为消费者测量体温。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那段时间,我市各大商超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守在进出口处,为消费者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以及提醒消费者佩戴好口罩。自从疫情形势好转后,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陆续取消了这样的防控措施。如今,“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再度成为了部分公共场所的入场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当各大商超重新要求佩戴口罩后,绝大多数市民表示了认同。不仅如此,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平日里已经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因此,商超重新加强防控举措并没有给市民们带来困扰。“家人时常提醒我出门要戴口罩,一来二去,现在戴上口罩出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市民何先生说。

在市区一家商场门口,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并未佩戴口罩。当店员提醒他们需佩戴口罩进入后,这些市民纷纷从随身携带的皮包或者袋子里拿出口罩,只有少数市民没有随身携带口罩。“这只口罩我一直放在包里,想着有备无患。没想到,现在还真派上用场了。”一位市民说。记者了解到,除了像该市民一样一直将口罩当做储备品随身携带外,还有一部分市民最近才随身携带口罩。“我从新闻上看到北京疫情反弹的消息,这两天听说天津也出现了病例。所以说,疫情防控还是不能麻痹大意。咱们丹阳的大型商超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加强防控措施,老百姓消费也放心些。我最近出门都会带上一只口罩,如果去商场、超市这类公共场所的话就会戴上。”一位市民如是说。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说部分公共场所再度要求市民戴口罩方能进入,但市民进入之后,却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使得口罩成为了“入场券”,让防控措施多少带上了一些形式主义的意味。

在市区一家大型超市门口,店员正在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记者看到,有一家三口走到超市门口时停住了脚步,妻子不停地埋怨丈夫:“你看吧,我说进超市得戴口罩,你不听,现在怎么办?”一旁的丈夫显得有些尴尬。记者注意到,这一家三口中,妻子与孩子都佩戴了一次性口罩,唯独丈夫没有戴口罩。为了入场,二人商量后,将孩子的口罩戴到了男子脸上,不明所以的孩子坐在购物车内一下子大哭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三口顺利进入了超市。随后,男子赶忙将口罩摘下,给孩子重新戴上。记者注意到,像该男子一样在进入超市后摘下口罩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而超市内的店员面对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及时进行提醒。“我是负责这片区域的员工,防控疫情不在我的工作范畴之内,超市有专门的员工负责防控措施。”超市内一位店员说道。

“我看是形式主义,丹阳又没有出现新的病例。这次出现的疫情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我觉得没必要戴口罩。”一位市民边说边将口罩从脸上摘下,放进了衣服口袋。对于这一现象,超市内的一些顾客表达了担忧。“现在交通全都恢复了,北京虽然离我们很远,但从北京到丹阳实际上并不困难,坐高铁也就几个小时而已。难道非要等病毒到身边才提高警惕吗?”一位市民说,“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即便在北京疫情反弹前,仍不时有输入型病例。我认为,大家应该随身备着口罩,如果去那些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就应主动戴上,平时的话看情况佩戴,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而且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大家应该这么做。”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