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人注意,新“限塑令”来了!

核心提示: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很多市民并没养成少用塑料袋的习惯,反而习惯了“花钱买塑料袋”。新的限塑、禁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公众拭目以待。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讯(记者 马骏)自2008年开始的“限塑令”已实施12年,效果难言理想。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很多市民并没养成少用塑料袋的习惯,反而习惯了“花钱买塑料袋”。新的限塑、禁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公众拭目以待。

旧“限塑令”实施多年 “限塑”成了“卖塑”

“需要袋子吗?”昨天上午,在欧尚超市金陵西路店一收银台,收银员习惯性地向顾客询问。记者注意到,这位顾客购买了一些蔬菜、肉类,还有些散装食品,这些商品均被装在一个个小的塑料袋中。结完账后,这些小塑料袋又被装进一个大塑料袋中。“如果是特意来超市购物的话,我或许会从家里带一个袋子来装,毕竟超市里最小的塑料袋也要3毛钱,最大的那种要1元钱。”一位顾客说,“不过,大部分时候,购物都是心血来潮。不买塑料袋,买来的东西没法儿拿,只能花钱买袋子,习惯了。”

记者注意到,在“限塑”一事上,中老年消费者比年轻消费者做得要好,不少前来购物的中老年人都习惯自带一只袋子。不过,对于这些自备袋子去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而言,自备袋子也并非都出于环保意识,更多的是想省点钱。“隔三差五就得去超市买东西,每次去都得买塑料袋,时间一长,也就不是一笔小钱了。”一位顾客说,“而且,这些买来的塑料袋拎回家后就成了垃圾袋,确实有些浪费。”

“‘限塑’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卖塑’。”一家超市的负责人坦言,旧“限塑令”的确减少了一定的塑料袋使用量,但因为价格较为便宜,消费者并不会大量放弃使用塑料袋。

记者走访一些农贸市场、小商店发现,那些免费的薄塑料袋一直在使用。在城北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哪怕买两个蒜头,依然是被摊贩装进薄薄的小塑料袋后交到顾客手中。“我记得‘限塑令’刚实施那会儿,市场里确实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了,但这样一来,顾客和摊贩之间总是发生不愉快,顾客还以为是我们太小气,为了个塑料袋失去客源,这买卖太不划算了,所以没过多久,摊贩们还是按‘老规矩’来了。”一位摊主说,“那些薄的塑料袋很多摊位都在使用,毕竟装的都是很轻的菜,薄一点也没关系。一些顾客怕袋子太薄会破,我们就再套一个塑料袋,这种事也常有。”

新“限塑令”登场

快递、外卖使用塑料不能再任性

“一天十多个包裹,都是用黑塑料袋包装。”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她在网上买了不少衣服,几乎都是黑色的快递包装袋,张女士觉得,这些袋子应该难以降解。

赵女士则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为孩子在京东商城购买了两大箱奶粉,受限于商家的优惠活动规则,赵女士让家人分别进行购买,结果,原本只需两个大纸箱就能装下的奶粉被商家以两三盒奶粉装一个小纸箱的方式寄到了赵女士家中。“几十个小纸箱,每个纸箱里的奶粉都被塑料袋包着。”赵女士说,拆完包裹后,一地都是小塑料袋。

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业态带来的塑料包装、塑料餐具等消耗量快速上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部分城市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不能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那以后拿什么送外卖?《意见》要求,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没有生产就没有使用

新“限塑令”受市民期待

“没有塑料袋,肯定会倒逼大家去用环保袋。”市民刘女士说,“现在外卖、电商越来越火热,我觉得,新的‘限塑令’来得正是时候。”“没有生产,就没有使用。”对于新“限塑令”,市民梁先生认为值得期待。业内人士表示,就以往的经验看,国家的规定有了,更关键的是要执法落实。这就要求,一个层面,需要有关部门在既有的规定之下,严肃无死角执法,让“限塑令”覆盖电商等新兴业态无空白;另一个层面,则是需要地方等有关方面针对此次《意见》,进一步完善制度并细化相关规定,尽可能压缩“限塑令”不执行、弱执行灰色空间,使其更有操作性和执行力,真正啃下电商、外卖、快递等相对新兴业态限塑这一不力区乃至空白区的“硬骨头”。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