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质”字,打好产业强市攻坚仗

核心提示: 新的一年,我们要突出“质”字,坚持“亩均论英雄”理念,深耕细作、集聚集约,全力提升发展质态,打好产业强市攻坚仗。

突出“质”字,打好产业强市攻坚仗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产业强,则丹阳强。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坚持产业强市、做大做优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这充分体现了我市一以贯之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发展定力。新的一年,我们要突出“质”字,坚持“亩均论英雄”理念,深耕细作、集聚集约,全力提升发展质态,打好产业强市攻坚仗。

过去一年,我市主动对标东部,“走出去”赴苏南板块“取经”找差距。面对差距,我们正视短板不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高质量,在招引重大项目、推进集聚集约等方面办成了不少大事,也尝到了“甜头”:4个超30亿元重大项目签约落地,34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600余亩……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珍惜当前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在“产业强市”这场接力跑中,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理念不松懈,增强定力、乘势而上、再接再厉。

以“质”取胜,必须狠抓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既是“稳定器”,更是“推进器”。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狠抓重大项目“牛鼻子”。大项目的引进,从来不是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既需要城市发展的战略眼光、战略定力,也需要各级各部门的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我们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建立项目遴选机制,提升项目质量。推动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重点围绕视光学、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谋划一批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的好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谋划一批带动性强、辐射性大的优质项目;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精神,奋力推动众多龙头企业与优质企业一起,形成“多点发力、轮动联动”的新气象,在“厚积薄发”中奠定丹阳经济发展“进”的趋势、“升”的态势。

以“质”取胜,必须培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质态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可促进优质资源集中,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特色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所以,产业集群化是实现产业强市的有效路径。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集群化发展理念,通过强化“自造”、加快“智造”、追求“质造”,致力于地方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集群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力度,凝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单打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模,拉长增粗产业链,开展内外配套协作,创建特色产业配套园区;探索智慧集群建设,推动产业加快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互联互通,提高集聚度和亩均效益。

以“质”取胜,必须加快园区升级。园区是发展的第一平台。当下,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决定着园区发展不能搞大而全或者小而全。对比周边城市园区,我市园区数量并不少,但“散、小、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必须更加专注、专业、专心,重点打造好“三区三园”。新的一年,我们要在园区产业分工上“专”起来,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各园区抓产业链要精准发力、突出主业、错位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实现良性互动、竞合发展。

审视当下,我市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重要关口,坚持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必须继续向实处做、向深处走、向高处攀,只有这样,丹阳才能驶向更广阔的蓝海、攀上更高的山峰,才能再现“领跑者”的风姿。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