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发动手指更要动脑子

核心提示: 有一则卖水的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算是广告中有点创意的,套用这句话,人们联想出了好多类似的话。

周竹生

有一则卖水的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算是广告中有点创意的,套用这句话,人们联想出了好多类似的话。比如有两个早已年过花甲直奔古稀的老同学,一个是摄影家,一年中有半年在各地采风拍摄,半年整理选照参加摄影大展,钞票就这样大把大把花出去。一个是厂长退休后到私企拿高薪早出晚归,钞票就这样大把大把挣回来,只可惜挣来的钱都没有时间去花。这两个同学一个被形容为“大自然的搬运工”,一个被形容为“人民币的搬运工”。

说到搬运工,过去搬水泥砖头石子等笨重货物的搬运工离我们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少,但是有一种搬运工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多,那就是拿着手机,点来点去,发来发去的信息搬运工。

2G、3G时代,文字短信和少量的彩信是手机搬运工们搬运的货物,逢年过节尤其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呈井喷式爆发。一般是有多少个亲朋好友就会有多少条短信进出,一般是网络上固定格式或者是张三发来的回给李四,拿来主义,很少原创。4G、5G时代,手机短信已是阑尾,信息展现的内容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呈现的方式多媒多元手到擒来指点发送,推送的频次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可以这样说,人手一机甚至二机的新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到过信息,绝大多数人都转发过信息,尽管一些潜水者很少转发,但只是极少数。一些手机控冒泡泡一冒一大串,每次少则两三条,多则五六条,构成了手机信息爆炸式发布的主力军。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编辑记者,都是主持人主播,每一只手机都是类似通讯社网站客户端那样的信息终端,动动手指就能把信息发出去。随意是随意了,方便是方便了,可是问题来了,你转发的信息你喜欢别人喜欢吗?这还不是重点,问题的根本在于,你相信的信息真实吗?是这么一回事吗?别人相信吗?

涉及到科学方面的,科学家新论:章鱼搞不好是外星人,被彗星带到地球的!有关微波炉的,总有人言之凿凿说微波加热过的食物会如何如何致病;涉及到医学方面的,目前尚未攻克的一些顽症,总有人会转发某方某药包治;涉及到时事政治、历史文化的更是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

动手指的同时也要动动脑子,不靠谱的不发!

不要把人当傻瓜。微信群吃瓜群众中确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但是更有识货的行家,他们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消息灵通,是真是假,是是是非,一眼能辨。有些人把多年前的旧闻当新闻来发,把早已被揭穿的骗局当新闻来发,把荒诞不经的离奇离谱传闻当作稀奇新闻来发,发得津津有味,发得不亦乐乎,对于这样五迷三道的人我们有必要给予一点提醒,过过脑子吧。

你信什么,你发什么,手机在你手里,手指也在你手里,虽然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转发出去的每一条信息多多少少可以表明你的观点态度,你的爱好品位,你的思考价值。因为我有这样的挂钩意识,所以在微信圈中转发信息就比较的慎重,比较的纠结,有时发了之后想想不踏实还是作了撤销。这些年来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转发原则,转发之前对照我的发稿原则取舍。那就是有正式的出处,第一、官媒,必须新华社、《人民日报》、《群众》等;第二、大媒,必须是凤凰网、澎湃网等大网;第三、名家专家的大号。

从前的货物搬运工,花费的是体力,只要力气足够,尽管搬来搬去,搬错了再搬回来就是。当今的信息搬运工毕竟不同于以往的货物搬运工,花费的是脑力,搬错了轻则贻笑大方,重则触犯律条,再无搬回来的可能。因此做信息搬运工还是要手脑并用,谨慎一点,少搬一点,你搬运的信息才不致于出偏出错出洋相惹是非引火上身。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