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个信息引来培训机构“电话轰炸”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陈女士被一所早教机构频繁打扰,不胜其烦。

留个信息引来培训机构“电话轰炸”

律师:个人信息在不经意间就会泄露,维权相对困难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讯(记者 马骏)“您好,请问是陈女士吗?我是某某早教机构,请问您最近有没有空带孩子来……”近日,市民陈女士被一所早教机构频繁打扰,不胜其烦。陈女士表示,对于这家早教机构,她一无所知,当初只不过是为了给孩子拿一个免费的小玩具,才向业务员留下了姓名和电话。让她没想到的是,之后便经常接到这家早教机构的电话,甚至在将一个电话号码拉黑后,对方又换号继续打来,让她很是头疼。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半。上个月,陈女士带着儿子在开发区吾悦广场购物,进入商场不久,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笑眯眯地将一个“向日葵”玩偶塞进孩子手中,并对陈女士说,只要留下姓名、联系方式就能免费获得这个玩偶。“我儿子年龄小,对玩具的诱惑没有招架能力,我便在那人的本子上写下了姓名和联系方式,那人很爽快地把玩具给了我儿子。”然而,让陈女士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便有自称是某早教机构的人打来电话,向陈女士推荐早教课程,让陈女士带着孩子去试听。“我当时就委婉拒绝了。”陈女士说,她本以为事情算是结束了,没想到,之后每隔几天就接到同样的电话,内容都是让她带孩子去试听课程。陈女士多次表示自己很忙,而且孩子还小,暂时用不着去上早教,但是对方依然坚持打。无奈之下,陈女士不得不将该电话拉黑,没想到对方换号后又再次打来。“他们这样一直骚扰,我都想要换电话号码了。”陈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了解到,像陈女士这样被骚扰的家长不在少数。连日来,记者走访学校、商场等场所,看到发传单、送玩具要电话,或者是扫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的培训机构业务员比比皆是,被电话频频骚扰的家长也有不少。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她接到一个来自某培训机构的电话,对方竟然连孩子的姓名和年龄,甚至在哪所学校、哪个年级读书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刘女士此前甚至没听说过这家培训机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在某幼儿园门前,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天到了放学时间,来发传单、要电话的业务员比家长出现得都准时。如果将电话留下,之后培训机构的电话就会接踵而至。

记者从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处得知,近两年来,不少培训机构都采用这样的招生方法。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招生方法不仅行之有效,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约成本。有些培训机构会派发宣传单页,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连宣传单页也不印,只要加对方微信,或者索要到电话号码。也就是说,当这些培训机构将推销电话打给家长,让他们为孩子报名时,家长对于这些培训机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

那么,对于频频打来的骚扰电话,家长该如何解决?面对信息泄露,家长又该如何维权?记者采访了我市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丁斌律师。丁斌认为,家长被培训机构索要电话,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干涉。首先培训机构并没有采取极端手段,比如威胁、胁迫等,所以只能建议家长看到他们不予理睬,或者直接拒绝。如果不得不接触,也不要过多交流。其次,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就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电话以及其他的信息不可以随意告诉别人,并且告诉他们泄露信息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更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搭话。

丁斌表示,现在个人信息被广泛应用,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泄露,但是维权却很难。所以,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在手机上随意注册,更不要在一些游戏、软件上随意填写自己的名字、电话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如果遇到不得不填的个人信息时,要详细询问这些信息将被如何处理,是否作他用,填写时能简单则简单,所填的信息越少越好,“虽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将一部分推销电话、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标注起来,但是依然防不胜防。而这又是一个需要被全社会都重视起来的事情,需要很多机构共同维护和配合才能有效杜绝。”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