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医30年,村民身边的“120”

核心提示: 乡村医生王须良今年54岁,1989年开始从医,至今已经30年,说起从医经历,他觉得苦中有乐。

本报记者 李潇

QQ图片20191216100953

图为王须良在给患者看病。

IMG_0266

图为过去王须良外出看诊时随身携带的药箱。

记者 李潇 摄

“王医生,您帮我扎了几次针后,我头皮发麻和颈椎疼的症状明显好多了,还请您再帮我看看……”14日下午,南京市民李先生专程赶到我市延陵镇联兴村卫生室,请求王须良帮他治疗颈椎病。因为工作原因,李先生患颈椎病多年,近几年,颈椎压迫到神经,他头皮经常发麻,去过很多医院,但是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去年年底,他听一位朋友说王须良用扎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的效果,于是立即驱车赶来,并在蒯庄村找到了王须良。那时正值春节,王须良休息在家,但听说李先生是从南京特意赶来,为了不让他跑空,便答应帮他诊断治疗。

“下午扎的针,第二天早上就见效果了,头皮发麻的症状明显减轻了许多,现在我的病已经好多了。王医生不仅医术好,医德也很高尚。”扎完针正在卫生室里休息的李先生竖起拇指夸赞王须良。

乡村医生王须良今年54岁,1989年开始从医,至今已经30年,说起从医经历,他觉得苦中有乐。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这是王须良从小就从爷爷和父亲那里学到的,王须良的针灸技术,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帮着爷爷和父亲打下手。王须良的爷爷是当年松卜公社的医生,父亲是麦溪卫生院的医生,十里八村有谁生病需要治疗,不管什么时候,王须良的父亲都会立即出诊。“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我从小励志要和他们一样救死扶伤,所以就报考了卫校。”毕业后,接过长辈的接力棒,王须良来到了蒯庄村做了一名乡村医生。

“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卫生条件跟不上,生病很常见,我每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回忆起当年,王须良颇有感慨,不同于现在的坐诊,那时候,他基本上都是背着医药箱出诊,除了吃饭,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奔波在外,有时候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记得有一次早上出诊,回来时已经快下午一点了,端着碗正准备吃饭,忽然有人来敲门,说是邻村一个阿姨和丈夫吵架喝了农药。”王须良说,他又立即放下碗筷,背上医药箱,骑上自行车带着这位村民一路“飞奔”。

让王须良印象深刻的还有1994年的冬天,有一天下大雪,凌晨一点多,他睡得迷迷糊糊,突然有人来敲门。“对方说他爱人肚子疼得厉害,我立即穿上衣服,套上雨鞋,背上医药箱,赶到他的家里。”王须良说,经过检查,对方是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送到镇上的医院,但因为当时外面下着大雪,路上没有车,于是他便和病患家属一起,用板车将患者送到了当时的麦溪卫生院。王须良回到家已经是凌晨5点,“雨鞋里全是水,脚冻得生疼,泡了个脚,打了会儿盹,早上7点,又有人来问诊了。”王须良说。

由于那时候大多数村民家中都没有交通工具,来卫生室就诊比较麻烦,所以王须良经常需要外出看诊。王须良说,那会他每天出诊要走10公里左右。

村民们对王须良的为人也十分钦佩,有村民说,就算是除夕夜或者大年初一,只要有人找王须良看病,他都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为他人治病。“王医生上门给我们治病,除了药钱和治疗费,他什么都不肯收。”一位姓薛的村民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孩子生病,王须良上门治疗好几次,每次都是匆匆离开,就连一口水也来不及喝,“后来孩子的病好了,我们想要感谢王医生,拿了一筐鸡蛋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不能掺杂任何杂念。”

联兴村卫生室的服务范围是蒯庄村、后湖村、岗头村和方便村四个村,因为医术好,医德高尚,渐渐的附近村子很多村民都习惯来王须良这里看病,大家相互推荐,名声越传越远,再后来,相距甚远的外市患者也都慕名而来。

14日下午四点,联兴村卫生室里,王须良正在给司徒镇居民薛林风治疗。薛林风一年前因腰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被挤压,去年年底,病情变得愈发严重,连走路都很吃力,经常疼得无法睡觉,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王须良。“我已经是第四次来了,现在晚上睡觉不疼了,也可以走路了。”薛林风说。

记者看到,卫生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患者及家属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锦旗是徐州的一位名叫王光明的患者送来的。王须良说,这位患者患颈椎病多年,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他看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锦旗是今年2月19日送来的,记得当天王光明驱车400多公里,带着全家将这面锦旗送到了我手中,这让我非常感动。”

采访时,蒯庄村一位村民王小龙(化名)告诉记者,去年他到卫生室治病,王须良一分钱也没有收,后来听另一名医生说起,他才知道是王须良帮他垫付了医药费。关于这件事,王须良告诉记者:“他家的情况我知道,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比较困难,所以我就帮他交了医药费,乡里乡亲,平时大家都相互帮衬,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

村民王云耇则告诉记者:“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在他这里看病,村里有人生病了,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王须良,实在需要手术或者住院了,我们才会去大医院治疗。和大医院相比,我们随时能找到王医生帮我们看病,很方便,他就像是我们身边的‘120’。”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