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释放云阳街道发展活力

核心提示: 为推动政务体制改革落实,云阳街道以提升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为落脚点,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服务型基层政府。

聚焦主业 精简提效 赋权增能

体制改革释放云阳街道发展活力

本报讯(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为推动政务体制改革落实,云阳街道以提升为民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为落脚点,着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服务型基层政府。作为全市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云阳街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活力的重大契机,全力以赴下好体制机制改革的先手棋。今年以来,结合市委“书记项目”,通过“三减三增”改革重塑体制机制。目前,核心部门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已于10月17日试运行,可办理12大条线共136项具体业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

在街道体制改革中,云阳街道紧扣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注重发挥街道“轴心”作用,聚焦主业、精简提效、赋权增能,重点突出“三减三增”。

“三减”即减责、减负、减机构。通过“三减”,云阳街道机构设置相对分离,街道主要负责社会事务,经济事务由高新区一办六局主要负责。同时,街道部门经过整合,成立综合办公室、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政法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综合执法局和政务服务中心“四办一局一中心”,将原职能中涉及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前置至政务服务中心。此外,依托大定船、白云街等四个中心社区的打造,各中心社区辐射6个普通社区,行政工作交由中心社区,建立中心社区小微权力清单87项,一般社区只承担30余项帮办代办事项,推动社工下沉网格。

“三增”即增能、增权、增资源。围绕一局一中心新设机构,增加街道对所属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征得同意权、综合管理、意见建议、规划参与以及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5项权力;围绕执法权下沉,增加街道综合执法权,通过指挥平台的协同调度,分类融合各部门的执法事项,将不同部门、不同主体的执法队伍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街道“大工委”、村(社区)“大党委”、“红色网格”,构建街道、村(社区)两级治理体系,推进“五统十六联”城市党建工作机制;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在“全科+全能”社工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以“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为主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培养“双全”社工。

通过这一系列有力有序的改革举措的推进,云阳街道机构人员更加精简高效、为民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全面。在部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云阳街道34名机关工作人员充实到政务服务中心一线窗口,街道原部门工作人员同时兼任办事人员。同时,将各执法部门人员与云阳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整合,成立一支50名队员的执法队伍,并将街道即将退职、新退休人员充实到社区一线工作中去。

新组建的政务服务中心则通过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着力改善“门难进”问题;通过强化服务理念、推行微笑服戏耍务,使用评价系统,改变了“脸难看”现象;通过打造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全程监控的受理模式,结合限时办结、及时告知、帮办代办服务,解决“事难办”问题。同时,通过搭建网上办事大厅办理材料初审,提供更加人性化、信息化、便利化的服务,实现由“至少跑一次”向“最多跑一次”的转变。

在社会治理方面,云阳街道结合实际进行网格划分,形成以街道、各行政村(社区)以及村(社区)范围内按户数和人口细化的三级网格体系。目前,共划分204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长和专兼职网格员500余名,其中,专职网格员170余名,全部由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承担各自网格内督查、联络、巡查等事项,通过指挥中心云平台对接12345热线、数字城管等建设,实现区域治理“全方位覆盖”,通过电脑派单、事件留痕实现执法事项“全过程监督”,利用“两库一清单”、“双随机”模式实现“全部门协同”。

下一步,云阳街道将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中心业务,进一步与市相关部门对接,积极推进民生服务类以及项目建设类事项进驻。此外,为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目前正着手推进手机办事APP开发,通过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充分实现一网通办、街道事在街道办。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和奖惩制度,切实增强政务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强化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督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在规范约束、监督及落实上下功夫,从内部、外部、事中、事后几个方面强化督导,营造高效行政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功能,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提高结案率,降低回单率,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办结各项审批事项。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