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丹阳日报》的暖心读者们!

核心提示: “看到那篇报道后,我就赶到了你们单位,直接将200元爱心款放在了门卫,让门卫师傅代为转交给你的。我天天看《丹阳日报》,看到一些关于困难家庭的报道,我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献出一份爱心,虽然不多,但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那些困难家庭带去一点希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捐赠的爱心款只放在门卫室,让门卫师傅代为转交给记者,类似暖心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爱心汇聚,总有人默默温暖着“你”

本报讯(记者 李潇)11月14日,本报民生·身边事刊登了《希望就在前方期盼援助之手》一文,讲述了20岁的儿子眭章韬患上噬血细胞综合征,父亲眭杰捐髓救子重燃希望,但后续费用成为最大难题一事。该报道见报后没多久,记者便接到了单位门卫师傅的电话,说有一位名叫殷腊青的爱心市民送来了200元爱心款,让其转交给记者。

记者拿到爱心款时,门卫师傅告诉记者:“在我的印象里,这位老人已经来过好几次了,都是直接把爱心款放在这里,留下名字和电话号码,就回去了。”

随后,记者立即拨打了留在门卫室纸条上的电话号码。接听电话的正是殷腊青本人,她告诉记者:“看到那篇报道后,我就赶到了你们单位,直接将200元爱心款放在了门卫,让门卫师傅代为转交给你的。我天天看《丹阳日报》,看到一些关于困难家庭的报道,我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献出一份爱心,虽然不多,但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那些困难家庭带去一点希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电话中,殷腊青还对记者说道,“这已是我第三次将爱心款送到你们单位门卫室了,总归能帮一点是帮一点吧,虽然我现在自己年纪大了,收入也不多,但和那些困难家庭相比,我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记者了解到,殷腊青今年已经80岁高龄,从丝织厂退休已多年,退休后,她一直保持着每天看报纸的好习惯,特别喜欢看《丹阳日报》,关注本地的人和事。

与殷腊青通话结束后,记者便立即将爱心款交给了眭杰,并将事情对他说了一遍。听完后,眭杰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意。

其实,多年来,和殷腊青一样的爱心市民还有很多,很多都是不知姓名的《丹阳日报》忠实读者,他们都为本报报道过的困难家庭捐过款,而他们捐款的方式几乎都是让记者代为转交。

虽然爱心市民大多和被捐赠者没有见过面,但这些爱心就像一个个零散的点,慢慢地串成线,再连成面,让丹阳这座小城温暖无比。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