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秋作苦,粮食需爱惜

核心提示: 11月3日,丹阳日报小记者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延陵镇延陵村江苏嘉贤米业稻鸭共作基地,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零距离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滋味。

本报特约评论员 秦曼村

11月3日,丹阳日报小记者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延陵镇延陵村江苏嘉贤米业稻鸭共作基地,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零距离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滋味。——《让孩子们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辛劳》(11月4日《丹阳日报》)

我们知道,粮食绝大部分只来自8种植物:小麦、稻米、玉米、大麦、燕麦、高粱、小米和黑麦。每年全球8谷的总产量为15亿吨,这是有限的。如果全球停止生产粮食,世界存粮只能维持40天左右。但是,小区的卫生保洁人员总会在垃圾桶发现了被倒掉的整个、整碗的馒头、面条、米饭等。一些食堂、饭店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有饭店经理说,他们饭店每天倒掉的面食至少也有10公斤多。由此可见,在一些单位和家庭里,人们珍惜粮食的观念已经相当淡薄。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感到忧心。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地区的群众不再为吃饱而发愁。看着满起来的粮袋子,有些人就忘记了过去的苦日子,把“爱惜粮食”的教导也抛在了脑后。尤其在饭店的餐桌上,如果讲究节约,岂不丢自己的面子,让人觉得自己寒酸?他们不知道爱惜粮食绝不是寒酸,更不是没面子,而是一种高素质的表现,是一种非常光荣的行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人早就教导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各行业各单位及每个家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使爱惜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告诉孩子们,粮食是个宝,每人每天都要吃饭,主食是用粮食做的,谁也离不了,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像糕点、糖酒、副食品、豆制品、调味品等,这些人们也常常食用。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种出来的,是用汗水换来的,使学生体会到从种粮到制成供人享用的食品,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浪费掉了太可惜,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我们在有限的耕地上种出粮,供这么多人享用,实在不容易,也实在不富裕。何况,还经常会这里闹灾,那里闹灾,旱涝、地震、风雹、虫灾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粮食生产。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懂得节粮不仅为自家,更重要是为人民,为国家,让学生懂得要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爱惜每一粒粮食。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