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日报小记者团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

核心提示: 11月3日,丹阳日报小记者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延陵镇延陵村江苏嘉贤米业稻鸭共作基地,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零距离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滋味。

昨日上午,丹阳日报小记者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延陵镇延陵村江苏嘉贤米业稻鸭共作基地,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

让孩子们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辛劳


本报讯(记者 李潇 通讯员 周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大词人辛弃疾的笔下,闻着稻花香,听着蛙鸣声,秋天丰收的景象已经呈现在脑海中。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成熟的稻田究竟是怎样一番情景?农民伯伯又是如何收割水稻的呢?11月3日,丹阳日报小记者团组织15名小记者走进延陵镇延陵村江苏嘉贤米业稻鸭共作基地,下农田亲身体验收割水稻,零距离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辛劳滋味。 

上午九点,刚到稻鸭共作基地,小记者团的老师和基地的工作人员就先领着小记者们背诵了《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小记者们对这首《悯农》古诗很熟悉,可他们对平时吃的米饭是如何来的都只是略有耳闻。

“水稻从插秧到收割,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稻子是如何变成大米的?”“田里的水稻是什么品种?和超市里卖的大米有什么不同?”……小记者们走进丰收的稻田,向基地的工作人员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得到专业的回答后,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分成若干组,开始割稻,大家有说有笑,好不开心。

千万别以为收割稻子很简单,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首先要用手把需要收割的稻子收拢,镰刀贴着根部快速用力地收回,双手配合迅速地将割下来的稻子码放整齐,在地里排成一排,这样才算合格。一番劳作下来,小记者们个个头上冒汗,有的还直喊腰酸。“割稻子要一直弯着腰,好累啊,我现在能体会古诗里‘汗滴禾下土’的含义了,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小记者郑林熠说。

另一名小记者姜欣怡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基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割稻捆稻做起来有模有样,并且还帮着其他小记者捆稻子,“以前只知道大米下锅后就成了米饭,真不知道还有插秧、施肥、除草、收稻、加工……这么多道工序,妈妈总说粮食来之不易,今天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爸爸妈妈工作赚钱也很辛苦,今后吃饭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再浪费粮食了,碗里的饭我一定要吃干净。”

“以前插秧、收割都靠人工,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作业了。”基地工作人员说,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他们特地留了一块稻田让小记者们收割。这种“原始”的收割方式虽然有点累人,但孩子们一番体验下来,能亲身感受到农业劳动的不易,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为了让孩子对此次体验记忆更加深刻,一些家长也陪着孩子一起割稻子。带着两个女儿一起体验劳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从小在城里长大,没吃过什么苦,这个活动挺有意义的,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走进农村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另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家孩子平时有些挑食,不太爱吃米饭,但是一上午劳作下来,中午吃了两碗米饭。“现在的孩子多生活在温室里,很少知道劳动的辛苦,所以只要小记者团组织类似的体验活动,不管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来体验,我想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了。”这位家长说,通过一些体验活动,原本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孩子,现在也会帮着她做一些家务,并且改掉了以前一些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活动结束后,丹阳日报小记者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小记者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乐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每次体验活动后,他们都会有所成长,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